儿童体检发现的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多种因素下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其形成与细菌、饮食、牙齿自身因素有关,有局部和全身危害,可通过口腔清洁、饮食控制、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发现龋齿需及时就医治疗以保障儿童口腔和全身健康。
龋齿的形成原因
细菌因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是主要的细菌因素。这些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如蔗糖等)产酸,酸会逐渐腐蚀牙齿的硬组织。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口腔内细菌数量增多,就容易引发龋齿。例如,儿童在进食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食物残渣残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
饮食因素:儿童如果过多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会增加牙齿被酸腐蚀的风险。因为糖分是致龋菌产酸的原料,长期大量摄入高糖食物,会使口腔内酸性环境持续存在,加速牙齿硬组织的溶解。
牙齿因素:儿童牙齿的矿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乳牙的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较软,相比恒牙更容易受到龋齿的侵袭。另外,如果儿童牙齿排列不整齐,存在牙列拥挤、牙间隙等情况,也不利于口腔清洁,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龋齿发生的几率。
龋齿的危害
局部危害
疼痛:当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龋洞接近牙髓时,儿童会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出现疼痛,严重影响儿童的进食,导致儿童食欲下降,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和生长发育。例如,儿童可能因为牙齿疼痛而不愿意咀嚼较硬的食物,长期如此会造成营养不良。
影响咀嚼功能:龋齿会导致牙齿的缺损,随着龋齿的加重,缺损范围扩大,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使得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影响营养的吸收。
影响恒牙发育:乳牙发生龋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变可能会波及恒牙胚,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等问题,使恒牙容易发生龋齿等疾病。
全身危害:长期的牙齿疼痛、咀嚼功能受限会影响儿童的进食,进而影响全身的营养状况,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而且,龋齿作为一个潜在的病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引起肾炎、心肌炎等全身性疾病。
龋齿的预防措施
口腔清洁
刷牙:从儿童乳牙萌出开始,就应该进行口腔清洁。家长可以用柔软的儿童牙刷帮助儿童刷牙,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儿童2-5岁时,家长可以帮助其刷牙,5岁以上的儿童可以逐渐学习自己刷牙,但家长仍要监督,保证刷牙的效果,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牙线:当儿童牙齿出现牙间隙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使用儿童牙线清洁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一般在儿童乳牙完全萌出且牙齿之间有间隙时就可以开始使用牙线。
饮食控制
限制儿童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和饮料,如减少糖果、甜点心、甜饮料的摄入。可以多给儿童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苹果等,这些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
控制儿童的进食次数,避免儿童频繁进食含糖食物,减少牙齿与酸接触的时间。例如,不要让儿童含着奶瓶睡觉,奶瓶中的奶液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内,容易导致奶瓶龋,这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龋齿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的上颌前牙,由于长期含奶瓶喝奶,奶瓶中的奶液与牙齿接触,致龋菌利用奶中的糖分产酸腐蚀牙齿。
定期口腔检查:儿童应每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医生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发现早期的龋齿,如浅龋阶段,此时可以采取remineralization(再矿化)等方法进行治疗,防止龋齿进一步发展。
如果儿童体检发现龋齿,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根据龋齿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充填治疗等,以阻止龋齿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