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引起,该菌是厌氧菌,伤口可能致其侵入繁殖产毒引发症状,不同人群不打破伤风针风险各异,需正确处理伤口并尽早接种破伤风针,不接种即便伤口处理仍有感染风险。
轻型后果:如果伤口较表浅、污染程度低,可能仅出现局部肌肉轻度紧张、张口略感不便等较轻微表现,但仍需警惕感染进展,因为破伤风潜伏期可从几日到数月不等,在潜伏期内机体可能逐渐出现更严重症状。例如儿童玩耍时浅表擦伤,若未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破伤风针,虽初期可能无严重不适,但仍存在感染破伤风杆菌发病的风险。
重型后果:当病情进展,可出现强烈的肌肉痉挛,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随后可发展为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窒息、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因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比如较深且污染严重的伤口,如被生锈铁钉扎伤较深的伤口,若不打破伤风针,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很可能迅速出现重型症状,危及生命。
不同人群不打破伤风针的特殊情况及影响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破伤风的抵抗力较弱。若儿童有较深伤口或污染伤口,如被泥土、铁锈污染的利器割伤等,不打破伤风针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例如幼儿在户外玩耍时被带锈铁丝划伤较深伤口,由于儿童未及时接种破伤风针,一旦感染破伤风杆菌,病情进展往往比成人更快,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肌肉痉挛等症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生命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若老年人有伤口,如因跌倒造成皮肤破损且伤口较深,不打破伤风针发生破伤风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且老年人发生重型破伤风的预后通常比青壮年更差,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高,如可能因长期肌肉痉挛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伤口愈合能力差,且自身抵抗力下降。若糖尿病患者有伤口,如足部因溃疡等形成的较深伤口,不打破伤风针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更易出现严重的感染进展,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破伤风杆菌繁殖,且患者自身修复能力受限,会加重病情发展,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这类人群本身免疫力差,对破伤风杆菌的抵御能力弱。一旦有伤口,不打破伤风针感染破伤风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肌肉痉挛等症状更难控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大幅增加,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伤口处理与破伤风针接种的关系及不接种的风险规避
伤口处理:对于任何伤口,首先应进行正确的清创处理。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垢、异物等,然后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伤口较深,需及时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杆菌及坏死组织等。例如被污染的木刺扎伤较深伤口,在家中应先尽量挤出伤口内的污血,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尽快前往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
破伤风针接种时机:一般建议在受伤后24小时内尽快接种破伤风针。但如果超过24小时,也应尽早接种,因为破伤风杆菌从侵入伤口到发病有一定潜伏期,即使超过24小时,接种破伤风针仍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于污染严重、伤口深的伤口,即使超过24小时,也需接种破伤风针并根据情况考虑是否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例如被生锈的大铁钩钩伤且伤口深污染重,受伤后36小时才到医院,仍需积极进行伤口清创并接种破伤风针及免疫球蛋白等,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不接种风险规避的局限性:即使进行了伤口处理,不接种破伤风针仍存在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因为伤口处理只能减少伤口局部的细菌数量,但无法完全清除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杆菌芽孢等,而破伤风杆菌芽孢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繁殖产生毒素致病。所以不能仅依赖伤口处理而忽视破伤风针接种,尤其是对于可能感染破伤风的高危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