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有特定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包括初始转移性腹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征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还有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等体征表现,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
初始表现: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常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这是因为阑尾受内脏神经支配,疼痛定位不确切。对于儿童来说,腹痛起始位置可能不太典型,有时更容易被忽视。在成人中,这种转移性腹痛较为常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一开始就出现右下腹部疼痛。
后续表现: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刺激壁层腹膜,疼痛定位变得明确。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程度一般较轻。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儿童患者可能因腹痛、恶心呕吐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成人也可能因频繁呕吐导致身体不适,但一般通过禁食等处理后可缓解。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症状,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便秘,主要是因为胃肠道功能受影响,肠道蠕动减慢。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较弱,发生急性阑尾炎时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不典型,腹泻或便秘的表现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密切观察。
全身症状
发热:早期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一般无寒战,是由于阑尾炎症引起的全身性反应。随着炎症加重,体温可升高,若体温超过38.5℃,甚至达到39-40℃,提示可能出现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等情况。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急性阑尾炎时发热可能较为明显,而且变化较快,需要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成人发热相对较有规律,但也需关注体温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引起。
体征表现
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无论年龄大小,麦氏点压痛都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但儿童由于腹部脂肪厚度、配合程度等因素,压痛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要仔细检查。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麦氏点压痛可能不明显,但右下腹其他部位可能有压痛。
反跳痛
当医生按压右下腹并突然抬手时,患者感到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这表明阑尾炎症刺激了壁层腹膜,是腹膜炎的表现。儿童在检查反跳痛时可能因不配合而难以准确判断,需要医生耐心操作并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成人反跳痛相对容易明确。
腹肌紧张
部分患者右下腹可出现腹肌紧张,提示阑尾炎症刺激引起腹膜防御性反应。但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因为儿童腹壁较薄,肌肉不发达,而老年人腹肌本身较弱,腹肌紧张也可能不显著,需要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分析。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用手按压左下腹,然后突然松开,若右下腹疼痛加剧,即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但该试验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的阳性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腰大肌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老年人腰大肌功能可能减退,该试验结果可能不典型。儿童由于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腰大肌试验的意义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闭孔内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将右股向内旋转,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多见于盆腔位阑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该试验的表现也会因解剖差异而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