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药物辅助治疗(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牙周翻瓣术、植骨术)及维护治疗(定期复查、长期口腔保健),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及保健措施。
一、基础治疗
1.口腔清洁指导
对于所有牙周炎患者,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都应强调有效的口腔清洁。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研究表明,采用正确刷牙方法可显著减少牙菌斑和牙龈炎症。对于儿童,家长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幼年开始。对于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差等问题,可选择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也是重要的清洁方式,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有牙缝较宽等情况的患者更应重视牙线或牙缝刷的使用。
2.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是去除牙龈上牙石、菌斑和色素的基本治疗方法。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进行操作,适用于大多数牙周炎患者。一般来说,患者在洁治后牙龈炎症会有所减轻,但对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洁治,因为血糖过高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等风险增加。
3.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龈下刮治是去除牙龈下牙石、菌斑及病变牙骨质的治疗。根面平整则是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平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附着。对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该治疗对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由专业的牙周医生进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的超声等可能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需谨慎操作。
二、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可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抑制细菌生长。对于牙周袋较深、炎症较重的患者,局部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炎症。儿童由于全身代谢等特点,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全身吸收的抗菌药物,优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但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局部抗菌凝胶等。
2.全身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严重、有全身感染倾向或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全身用药需极为谨慎,因为某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必须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使用。
三、手术治疗
1.牙周翻瓣术
当牙周炎导致牙周袋较深、根面有大量牙石菌斑且常规治疗不易清除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牙根面,彻底清除牙石、菌斑,并修整牙槽骨形态等。对于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儿童一般较少采用牙周翻瓣术,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且需在儿科口腔科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进行。
2.植骨术
对于牙槽骨吸收较严重的患者,植骨术可促进牙槽骨的再生。根据患者的骨缺损情况等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骨愈合,术前需劝导患者戒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四、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牙周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口腔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菌斑控制情况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等易复发牙周炎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儿童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长期口腔保健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口腔保健,如持续保持良好的刷牙、使用牙线等习惯,定期进行洁治等维护性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长期口腔保健计划,以维持牙周健康,防止牙周炎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