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有其独特的疼痛特点、温度刺激反应、病史及检查表现等。疼痛为自发性隐痛、钝痛且有间歇性;对温度刺激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延续;多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探诊有轻度疼痛反应,叩诊有轻度不适或叩痛(+);牙髓活力测试有异常。
一、疼痛特点
1.自发性隐痛、钝痛:慢性牙髓炎患者通常会有自发性的隐痛或钝痛,这种疼痛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因素,可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会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或休息时感到牙齿隐隐作痛,且疼痛性质较为模糊。
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咀嚼食物的反应异常,如不愿用患病侧牙齿咀嚼,这是因为慢性牙髓炎导致的疼痛影响了其正常的咀嚼功能,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儿童的进食行为来发现异常。
2.疼痛有间歇性:疼痛不是持续不间断的,而是有间歇期。在间歇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但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又会发作,比如温度变化(过冷、过热食物刺激)、体位改变等。例如,吃了冷饮后可能会诱发疼痛发作,而在疼痛间歇期牙齿可能没有明显不适。
青少年患者可能在学习紧张、身体疲劳等情况下,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使得慢性牙髓炎的疼痛间歇期缩短,疼痛发作更频繁,需要注意休息和口腔卫生的维护。
二、温度刺激反应
1.温度刺激敏感:患牙对温度刺激会出现敏感症状,当受到冷、热刺激时,疼痛会加剧。但与急性牙髓炎不同的是,慢性牙髓炎的温度刺激痛不如急性牙髓炎那么剧烈,而且刺激去除后,疼痛症状不会立即消失,会有一定时间的延续。例如,用冷水刺激患牙时,会引发较明显的疼痛,且疼痛在冷水去除后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的生理性磨损等原因,牙髓组织相对更敏感,慢性牙髓炎时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可能比年轻患者更强烈,需要更加注意避免过冷过热食物的刺激。
三、病史
1.多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患者通常有较长时间的牙齿冷热刺激疼痛病史,可能之前就有过牙齿对冷、热敏感的情况,但未予以重视。比如,患者可能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前就开始出现吃冷东西或热东西时牙齿不舒服的情况,但没有及时就医。
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喜欢食用过冷过热食物的人,更容易出现慢性牙髓炎,且病史可能相对较长,因为不良的饮食刺激长期作用于牙髓,逐渐导致慢性炎症的形成。
四、检查表现
1.探诊情况:用探针探查患牙时,可能会发现龋洞等病灶,且探诊时患牙有轻度疼痛反应。如果是接近髓腔的龋损,探针探及髓腔附近会引发疼痛。例如,在龋洞较深接近牙髓时,探针触及洞底或洞壁会导致患者感觉疼痛。
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相对较差,探诊时需要更加轻柔且耐心,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患儿的恐惧和反抗,同时要仔细观察患儿对探诊的反应来判断牙髓情况。
2.叩诊情况:慢性牙髓炎患者的叩诊可能有轻度不适或叩痛(+),但不如急性根尖周炎那么明显。叩诊时患者可能会感觉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但不是剧烈的疼痛。例如,用叩诊锤轻叩患牙时,患者能感觉到轻度的疼痛反应。
妊娠期女性患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牙髓的敏感性,慢性牙髓炎时叩诊表现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需要在检查时特别注意,且要考虑到妊娠期的特殊情况,尽量采用对孕妇和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法。
五、牙髓活力测试
1.牙髓活力测试有异常:牙髓活力测试(如电活力测试或温度活力测试)结果可能显示牙髓活力异常,通常表现为反应迟钝或敏感,但不如急性牙髓炎那样有剧烈的异常反应。例如,电活力测试时患牙的反应可能低于正常牙或高于正常牙,但程度相对缓和。
患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敏感性可能发生改变,慢性牙髓炎时牙髓活力测试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来判断牙髓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