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有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种类,适用不同情况,注射流程包括皮试(TAT需)、脱敏注射(TAT皮试阳性时)及非皮试者直接注射,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过敏体质者注射有注意事项,注射后要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
一、破伤风针的种类及适用情况
(一)破伤风抗毒素(TAT)
1.适用场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当发生较深的外伤,如被生锈的铁器刺伤、伤口污染严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注射。
2.作用机制:它是一种抗体,可以中和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痉挛毒素。
(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1.适用场景:对于过敏体质不能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或者伤口较深、污染严重需预防破伤风的情况适用。它是人体自身免疫产生的抗体相关物质,同样能中和破伤风毒素。
二、破伤风针的注射流程
(一)皮试(针对破伤风抗毒素)
1.操作方法:取破伤风抗毒素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观察20分钟。
2.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阳性:局部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与青霉素过敏相似。若皮试阳性,需进行脱敏注射。
(二)脱敏注射法(针对皮试阳性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1.具体步骤:将破伤风抗毒素分为多次少量注射,第一次取抗毒素0.1ml加生理盐水0.9ml,肌肉注射;间隔20分钟,第二次取抗毒素0.2ml加生理盐水0.8ml,肌肉注射;再间隔20分钟,第三次取抗毒素0.3ml加生理盐水0.7ml,肌肉注射;最后一次将余量(抗毒素总量-前三次量)全部注入。每次注射后都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皮疹、打喷嚏、关节疼痛、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非皮试患者的注射
对于皮试阴性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直接进行肌肉注射。注射部位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处或臀大肌处。
三、不同人群注射破伤风针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年龄因素: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对于符合破伤风针注射指征的外伤,仍需及时注射。例如,儿童被尖锐物体弄伤且伤口较深时,不管年龄大小都要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在注射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尽量配合注射操作。
2.特殊情况:如果儿童有既往对破伤风针过敏的病史,需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破伤风免疫制剂,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并密切观察注射后的反应。
(二)孕妇
1.妊娠因素: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当发生外伤需要注射破伤风针时,破伤风抗毒素一般是可以使用的,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破伤风抗毒素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相对更安全,不过也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在注射前要详细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三)过敏体质者
1.过敏史影响:过敏体质者在注射破伤风针时风险较高,尤其是破伤风抗毒素。在注射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皮试评估。如果皮试阳性,要采用脱敏注射法并密切观察,或者选择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替代制剂。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过敏相关表现,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四、注射破伤风针后的注意事项
(一)局部观察
注射后要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硬结等情况。一般来说,注射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如果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二)全身反应观察
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全身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