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盆底薄弱处突出至会阴区的疝,病因有盆底组织薄弱、手术损伤、先天性因素等,临床表现有会阴区肿块、排便异常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不同人群治疗及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伴基础病需控病防并发症等,女性要精细操作护盆底功能等,儿童要谨慎选术式观发育。
病因
盆底组织薄弱: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和筋膜会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其强度和支持力下降,这是老年人群中会阴疝相对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老年人可能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进一步加重盆底组织的损伤,促使会阴疝的发生。
手术损伤:如经会阴或经阴道的手术,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破坏盆底的正常结构,使局部出现薄弱区域,为会阴疝的形成创造条件。比如,一些妇科手术或直肠手术过程中,如果对盆底组织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会阴疝。
先天性因素:极少数情况下,婴儿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盆底肌肉和筋膜发育异常,从而在出生后或儿童期就出现会阴疝,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临床表现
会阴区肿块:患者可在会阴区发现可复性或不可复性的肿块。可复性肿块在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时可回纳腹腔,不可复性肿块则长时间存在且可能伴有疼痛等不适。例如,患者在行走、站立或腹压增加时,会阴区肿块明显突出,而平卧后部分可消失。
排便异常:当疝内容物影响到肠道时,可能出现排便困难、里急后重等症状。如果疝内容物是肠道,肠道受到压迫或嵌顿,会导致肠道蠕动受阻,进而引起排便不畅。
其他症状:若疝内容物发生嵌顿,还会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嵌顿意味着疝出的组织无法回纳,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严重的疼痛和消化道症状。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来检查会阴区是否有异常肿块,并且会评估肿块与腹腔的关系,判断是否可以回纳等情况。例如,医生用手轻轻按压会阴区肿块,尝试将其推送回腹腔,以了解肿块的可复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会阴区的组织结构以及是否存在疝内容物,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疝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患者容易接受。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会阴疝情况,CT或MRI检查可以更精确地显示盆底结构的异常以及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例如,通过CT或MRI可以明确疝内容物是肠道、膀胱等具体组织,以及盆底筋膜破损的程度等。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治疗会阴疝的主要方法。手术的目的是修复盆底的薄弱部位,将疝内容物回纳腹腔,并加强盆底的支持结构。手术方式包括经腹途径和经会阴途径等。经腹途径适用于疝内容物较多或伴有其他腹腔内病变的情况,经会阴途径则主要针对会阴区局部的疝修复。
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术前需要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基础疾病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影响手术效果和恢复。
女性人群:女性患者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增加会阴疝的发生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以最大程度保护盆底功能,减少对生殖系统等相关结构的影响。术后要注意会阴区的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儿童人群:先天性会阴疝的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不仅要考虑疝的修复,还要关注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小、恢复快且不影响其未来生理功能发育的治疗方案。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会阴区的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