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路感染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增加水分摄入以冲刷尿道,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清洁,合理穿宽松透气棉质衣物,避免憋尿,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性生活规律且注意前后卫生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各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增加水分摄入
原理:多喝水能增加尿液生成,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将细菌等病原体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每天应保证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浓茶及含酒精的饮品,因为这些饮品可能会刺激尿道,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需根据体重合理安排饮水量,例如学龄儿童每天饮水量可维持在1000-1600毫升左右;成人则按照上述常规量摄入;老年人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夜间过量饮水影响睡眠。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增加水分摄入对女性预防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尤为重要。
二、注意个人卫生
外阴清洁:女性应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清洗时要注意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男性也应注意阴茎部的清洁,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经常翻开包皮清洗。在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女性最好立即排尿,通过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应选择柔软、透气的尿布,并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
三、合理穿衣
选择合适衣物: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化纤内裤等不透气的衣物。紧身衣物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穿衣选择上需注意,儿童应选择纯棉、宽松的内裤和外裤,保证会阴部通风;成人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尤其是在运动后或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老年人皮肤较为敏感,更要选择舒适、透气的棉质衣物,防止因衣物不透气引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四、避免憋尿
及时排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不要长时间憋尿。因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会有更多时间繁殖,容易逆行感染引发尿路感染。各个年龄段都要注意避免憋尿,儿童可能因贪玩等原因憋尿,家长要引导其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成人工作忙碌时可能会忽视排尿需求,应尽量规律排尿;老年人由于膀胱功能减退等原因,更要注意不要长时间憋尿,有尿意时应尽快如厕。
五、控制基础疾病
管理糖尿病等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血糖等指标。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以及规范的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例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尿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尿路感染问题。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基础疾病方面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家长配合医生进行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计划制定、运动指导以及胰岛素规范注射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关注身体的整体状况,预防因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引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六、性生活相关注意
规律性生活与卫生:性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频繁的性生活。适度的性生活一般不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但过度频繁可能会破坏泌尿生殖系统的菌群平衡。同时,如前所述,性生活前后要注意卫生清洁。对于育龄期女性,在性生活后除了及时排尿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预防措施,如短期服用小剂量抗生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产生。男性在性生活中也应注意卫生,防止将细菌带入女性体内引发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