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天性因素如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腹腔或盆腔病变压迫,以及其他因素如神经源性膀胱、医源性因素等,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或反流,引起肾盂扩张和肾实质损害等情况。
一、先天性因素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这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狭窄,使尿液从肾盂排入输尿管受阻。例如,在胚胎早期,输尿管芽与中肾管的连接及发育异常可能影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正常结构,进而引起梗阻。这种情况在男性患儿中相对更常见,且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2.膀胱输尿管反流
由于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活瓣功能不全等原因,尿液可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导致肾积水。这种反流会使肾盂内压力升高,长期可引起肾盂扩张和肾实质损害。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情况,女孩相对男孩更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与女性的尿路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如输尿管膀胱入口处的角度等因素。
二、后天性因素
1.泌尿系统结石
肾脏或输尿管内的结石可导致尿路梗阻,引起肾积水。例如,肾结石可堵塞肾盂出口或输尿管,使尿液排出受阻。不同成分的结石形成机制不同,草酸钙结石是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形成与尿液中草酸、钙等物质的浓度异常有关。长期的高钙饮食、尿量减少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还可能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肾积水的病情。
2.泌尿系统肿瘤
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肿瘤可压迫或堵塞尿路,导致肾积水。例如,肾盂癌可生长在肾盂内,逐渐阻塞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输尿管,引起尿液排出不畅。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遗传因素等。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或尿液等途径影响泌尿系统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加肿瘤发生的几率。
3.泌尿系统感染
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可导致输尿管狭窄等病变,从而引起肾积水。例如,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输尿管壁纤维化,使输尿管管腔变窄,影响尿液的正常输送。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是常见的致病原。儿童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增加肾积水的发生风险。女性由于尿道短,细菌更容易逆行感染泌尿系统,也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人群,相对男性更易因感染引发肾积水。
4.腹腔或盆腔病变的压迫
如腹部的巨大肿瘤、异位血管等可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例如,卵巢囊肿等盆腔病变可能压迫输尿管,使尿液排出受阻。这种情况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当盆腔内存在病变时。病变的压迫程度不同,对肾积水的影响也不同,严重的压迫可迅速导致肾盂扩张和肾功能损害。
三、其他因素
1.神经源性膀胱
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尿液不能正常从膀胱排出,进而反流至肾盂引起肾积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尿液潴留于膀胱内,使膀胱内压力升高,通过输尿管反流至肾盂。这种情况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传导通路受损,影响了对膀胱的神经调控,长期可导致肾积水的发生。
2.医源性因素
如盆腔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可能损伤输尿管,导致术后肾积水。例如,在前列腺手术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损伤输尿管,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医源性肾积水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医生的经验等因素有关。手术过程中对输尿管的牵拉、结扎等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输尿管狭窄或梗阻,从而引发肾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