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前列腺受细菌或非感染因素引发的炎症,发病部位在前列腺,病因有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因素,临床表现分急性和慢性;尿道炎是尿道黏膜受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发病部位在尿道,病因是病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分淋病性和非淋菌性;检查方法上前列腺炎有前列腺液检查和超声检查,尿道炎有尿常规和尿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治疗原则上前列腺炎急性需抗感染等,慢性综合治疗,尿道炎淋病性用头孢曲松等,非淋菌性用阿奇霉素等且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受到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发病部位主要在前列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
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发病部位主要在尿道,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尿道短而直,相对更易发病。
二、病因
前列腺炎:
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导致前列腺炎,多见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有不洁性行为等情况的男性。
非细菌感染因素:长期久坐、酗酒、辛辣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前列腺充血,诱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这在成年男性中较为常见,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尿道炎:
病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菌:通过性接触传播,是引起淋病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在有不洁性行为的人群中高发。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是常见的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当下的性传播行为模式有关。
三、临床表现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出现高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还可伴有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等,年龄上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但青壮年更为多见,生活不规律等可能诱发。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相对迁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等,如勃起功能减退、早泄等,在成年男性中高发,与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有关。
尿道炎:
淋病性尿道炎:一般在感染后1-3周发病,男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尿道灼热感、尿频、少量脓性分泌物等,任何有不洁性行为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病,以性活跃期人群多见。
非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为1-3周,男性主要症状为尿道刺痒、尿痛、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女性症状不如男性典型,可表现为宫颈炎症和尿道炎,分泌物增多等,同样以性活跃期人群高发。
四、检查方法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检查:通过肛门指诊获取前列腺液,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情况,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提示可能有前列腺炎,不同年龄男性检查操作类似,但儿童一般不会患前列腺炎。
超声检查: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等,成年男性检查时需暴露会阴部等,儿童不涉及。
尿道炎: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增多等,男女检查方法相同,儿童如有尿道炎也可进行尿常规检查。
尿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淋病性尿道炎可通过尿道分泌物涂片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非淋菌性尿道炎可通过培养找到相应病原体,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操作类似,儿童如有需要也可进行。
五、治疗原则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等,不同年龄男性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年龄因素,儿童一般不采用成人的前列腺炎治疗方案。
慢性前列腺炎: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等,如避免久坐、戒酒等,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考虑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尿道炎:
淋病性尿道炎:采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不同年龄人群药物选择不同,儿童一般不用成人的淋病治疗常用抗生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阿奇霉素等治疗,同样性伴侣需同时治疗,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