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由多种病毒引起,常见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有相应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可通过粪便常规等诊断,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预防需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等,不同人群感染后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病毒性腹泻的定义
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二、常见致病病毒及特点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高发。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从而引起腹泻。
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常见于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
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至中度发热,腹痛程度不一。婴幼儿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表现。
四、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手、玩具等传播。例如,水源被轮状病毒污染后,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儿童之间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等也容易传播。
诺如病毒: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包括人传人(通过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表面、物品、食物或饮料等)、经食物传播(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如贝类、沙拉等)、经水传播(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
五、诊断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可观察粪便的性状、有无脓血等,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常规一般可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红细胞阴性。
病毒学检测:通过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毒。
六、治疗原则
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由于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的患者,可以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
调节肠道功能:可使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功能。
抗病毒治疗:目前对于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还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七、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确保食物煮熟煮透,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例如,贝类等海鲜类食物要保证彻底煮熟;饮用干净的水源。
疫苗接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婴幼儿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来降低感染轮状病毒的风险。
避免接触患者:在病毒性腹泻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果身边有病毒性腹泻患者,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对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要进行规范的消毒处理。
八、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病毒性腹泻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补液,同时注意保持婴幼儿臀部清洁,预防尿布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感染病毒性腹泻后,机体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老年人感染病毒性腹泻后要更加重视,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他们的免疫力较低,感染病毒性腹泻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病程更长。这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预防,避免接触传染源,一旦感染应尽早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