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会致发烧,依体温分低热、中度发热、高热,不同程度有相应表现,处理包括一般治疗(休息、补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适用于低、中度发热),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别留意,儿童易高热惊厥等,老年人易合并基础病,孕妇用药需谨慎。
一、肠胃炎引起发烧的机制
肠胃炎通常由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或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引起,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病原体后,会启动发热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机体对抗感染。
二、发烧的程度判断及表现
(一)低热
体温范围一般在37.3~38℃,此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身体不适,如感觉有点乏力,胃肠道方面可能有轻度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精神状态通常影响不大,儿童可能表现为比平时稍显烦躁,但一般还能正常玩耍、进食。
(二)中度发热
体温在38.1~39℃之间,患者会明显感觉身体发热,胃肠道症状可能加重,如腹痛更明显、腹泻次数增多,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不愿意玩耍,可能会哭闹不安。
(三)高热
体温超过39℃,患者会有明显的不适,可能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胃肠道症状严重,如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儿童可能出现惊厥等情况,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容易引发惊厥。
三、针对肠胃炎发烧的处理措施
(一)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儿童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
补充水分:由于腹泻和发热会导致机体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口服适量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儿童要少量多次喂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加重。对于婴幼儿,要密切观察其尿量,若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有脱水情况。
饮食调整:在发烧期间,胃肠道功能较弱,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儿童的饮食更要注意细软、易消化,如将蔬菜做成菜泥、将水果做成果泥等。
(二)物理降温(适用于低热及中度发热)
散热:对于儿童,可解开过多的衣物,保持皮肤的散热;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可在1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用酒精擦拭,因为儿童皮肤薄,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对于成人,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四、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的控制能力较差,肠胃炎引起发烧时更容易出现高热及惊厥等情况。要密切监测儿童的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儿童出现精神差、反复呕吐、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有严重脱水或其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另外,儿童使用药物降温要非常谨慎,优先选择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烧药。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肠胃炎引起发烧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烧会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等。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体温、精神状态、胃肠道症状等,若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调整方面要更加谨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补充营养。
(三)孕妇
孕妇患有肠胃炎发烧时,要格外谨慎处理。因为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对于轻度发烧,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若体温持续升高或症状加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医生会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孕妇的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