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炎与牙髓炎在定义、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有区别,治疗方法不同,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患这两种疾病时各有注意事项,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有剧烈疼痛等表现,治疗有盖髓术、根管治疗等;根尖炎是根尖周组织炎症,急性期有咬合痛等,治疗有开髓引流等,不同人群患两病需依自身情况注意相应事项。
一、根尖炎与牙髓炎的区别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
根尖炎:是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牙齿根尖周围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等。
(二)临床表现
牙髓炎:主要症状为剧烈疼痛,疼痛具有自发性、阵发性,夜间痛明显,疼痛往往不能自行定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例如,进食冷热食物时疼痛会明显加重。
根尖炎:急性期表现为咬合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位置,初期患牙有浮出感,不敢咬合,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呈持续性跳痛;慢性期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咀嚼不适、轻微疼痛等。
(三)影像学表现
牙髓炎:X线片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可见牙髓腔周围组织有轻度炎症改变,但不如根尖炎的影像学表现典型。
根尖炎:X线片可见根尖周组织有低密度影,牙槽骨有吸收等改变,慢性根尖炎还可能出现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等不同表现。
二、根尖炎与牙髓炎的治疗方法
(一)牙髓炎的治疗
盖髓术:适用于早期可复性牙髓炎,通过盖髓剂覆盖近髓的牙本质,保存牙髓活力。例如,使用氢氧化钙盖髓剂等,可促进牙髓修复。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主要方法。首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然后通过根管预备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再进行根管消毒,最后充填根管。对于年轻恒牙,若牙髓病变较轻,可采用牙髓切断术,保留根部活髓。
(二)根尖炎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开髓引流:开通髓腔引流通道,缓解根尖部的压力,减轻疼痛。这是应急处理的关键步骤。
切开排脓:如果根尖部有明显的脓肿形成,需在局麻下切开排脓,促进炎症消退。
消炎止痛: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辅助消炎,缓解疼痛症状。
慢性期治疗
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于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等病变,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可能还需要进行根尖手术等进一步治疗。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牙髓炎:儿童牙髓炎可能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家长应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帮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减少甜食摄入。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可能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根管治疗等操作,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根尖炎:儿童根尖炎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因恐惧而不配合治疗。同时,要关注儿童牙齿的发育情况,根尖炎可能会影响恒牙胚的发育,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很重要。
(二)孕妇
牙髓炎:孕妇患牙髓炎时,治疗需谨慎考虑。由于孕期的特殊性,一般尽量避免在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进行复杂的牙髓治疗。可先采取保守的应急处理,如开髓引流等缓解疼痛,待孕期相对稳定时再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
根尖炎:孕妇根尖炎的治疗同样要权衡利弊,急性期的开髓引流等处理是必要的,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三)老年人
牙髓炎:老年人牙髓炎的治疗要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前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根管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不适。
根尖炎:老年人根尖炎患者可能存在牙槽骨吸收等情况,治疗时要注意根管治疗的彻底性,促进根尖周组织的修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卫生维护,指导其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预防根尖炎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