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双肾积水常见治疗方式有观察等待和手术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轻度无并发症且积水无进展的情况,需定期监测;手术治疗适用于积水进行性加重、有肾功能受损或明显症状等情况,包括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和肾造瘘术。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年龄,婴儿期需更谨慎,儿童期相对改善但仍要评估风险;生活方式中饮食要合理,活动要适度;病史方面既往感染史要重视预防控制,既往其他泌尿系统病史要综合考虑。
一、小孩双肾积水的常见治疗方式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肾积水且肾功能正常、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小孩,如果积水无进行性加重,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例如,一些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轻度肾积水,且超声等检查显示肾脏结构无明显异常,肾功能指标正常。
2.监测内容: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肾积水的变化情况,包括肾盂分离的程度等;同时要观察小孩是否有发热、腹痛、排尿异常等表现,因为这些可能提示有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如肾盂分离程度逐渐增加,或者出现肾功能受损迹象,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例如,肾盂分离超过一定范围(如婴儿肾盂分离≥10mm,儿童≥15mm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评估),且有逐渐加重趋势。
如果肾积水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腹痛等,也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这是治疗小儿肾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适用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导致的肾积水。通过纠正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解剖异常,恢复尿液的正常引流。手术是将狭窄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然后将肾盂和输尿管重新吻合,恢复尿路的通畅。
肾造瘘术: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如患儿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或者存在严重感染等情况时,可能会先进行肾造瘘术,通过在腰部穿刺放置引流管,将尿液引出,缓解肾积水,待患儿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考虑进一步的确定性手术。
二、影响小孩双肾积水治疗的因素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1.婴儿期:婴儿的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于肾积水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婴儿期发现肾积水时,观察等待的时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度缩短,因为婴儿的肾积水可能进展较快。同时,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肾积水的严重程度、进展情况以及婴儿的一般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儿童期:儿童期的小孩相对婴儿期在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上有所改善,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例如,较大儿童的肾积水如果有手术指征,手术的成功率相对婴儿期可能会高一些,但也需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小孩的饮食对肾积水的治疗影响相对较小,但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维持小孩的身体健康。一般来说,要保证小孩摄入充足的水分,但也不宜过度饮水,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营养的摄入,以促进小孩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恢复。
2.活动: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小孩的活动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可能导致腹部受伤的运动,因为肾积水时肾脏的结构可能相对脆弱,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或导致肾积水加重。但也不需要长期绝对卧床休息,可以进行适度的、温和的活动,如散步等。
(三)病史因素
1.既往感染史:如果小孩既往有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病史,那么在治疗肾积水时需要更加重视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肾积水的病情,或者在治疗过程中诱发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孩的体温、尿液情况等,一旦发现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其他泌尿系统病史:如果小孩既往有其他泌尿系统的疾病,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那么在评估肾积水的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例如,既往有其他严重泌尿系统畸形的小孩,在治疗肾积水时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手术方式和评估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