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智齿和牙龈肿有不同表现、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注意事项。长智齿在18-25岁左右易出现,萌出时部分人牙龈轻微肿胀等,因萌出位置不足致盲袋存菌引发炎症;牙龈肿可由局部(牙菌斑等)或全身(内分泌等)因素引起。长智齿相关牙龈肿口腔检查见智齿萌出及盲袋等,结合年龄辅助诊断,治疗局部冲洗,智齿不正可拔,妊娠期慎治;牙龈肿局部因素需除刺激,全身因素治全身病,儿童牙龈肿要重口腔卫生指导及非药物干预局部清洁。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18-25岁左右开始萌出。长智齿时,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会出现牙龈轻微肿胀、疼痛,牙齿萌出位置可能不正,如部分萌出,导致牙龈覆盖部分牙面,形成一个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从年龄因素来看,18-25岁左右的人群处于智齿萌出的常见年龄段,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上如果口腔卫生不佳,会增加长智齿时出现不适的概率。
牙龈肿
牙龈肿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局部因素(牙菌斑、牙结石、食物嵌塞等)、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牙龈肿的表现为牙龈组织红肿、疼痛,可能伴有出血,肿胀范围可局限于个别牙龈乳头,也可累及全口牙龈。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牙龈肿,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口腔卫生差的人更易出现牙龈肿,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也容易出现牙龈肿相关问题。
病因差异
长智齿导致牙龈肿的病因
主要是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易进入盲袋内,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肿。这是因为智齿萌出位置不足,是其独特的萌出生理特点导致的局部微环境改变,从而引发炎症。
牙龈肿其他病因
局部因素中,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柔软、无色的细菌膜,长期不清除会刺激牙龈导致炎症肿胀;牙结石是牙菌斑钙化形成的坚硬物质,会持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肿;食物嵌塞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损伤和炎症。全身因素方面,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肿;患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时,由于白细胞异常,牙龈组织会出现浸润性肿胀。
诊断要点
长智齿相关牙龈肿的诊断
通过口腔检查,可见智齿萌出情况,如部分萌出,牙龈覆盖牙冠形成盲袋,盲袋内可能有炎性渗出物。结合患者年龄在18-25岁左右,可辅助诊断为长智齿相关牙龈肿。
牙龈肿其他情况的诊断
对于由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肿,口腔检查可发现牙菌斑、牙结石、食物嵌塞等局部刺激因素;对于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肿,需要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如血液检查等,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病因。例如,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肿时,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长智齿相关牙龈肿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是保持口腔卫生,可用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清除盲袋内的食物残渣和炎性渗出物。急性期过后,如果智齿位置不正,无保留价值,可考虑拔除智齿。对于年龄在18-25岁的人群,拔除智齿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这个年龄段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口腔护理。女性在妊娠期长智齿牙龈肿时,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法,优先采用局部保守治疗,尽量避免全身用药,以保障胎儿安全。
牙龈肿其他情况治疗
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肿,首先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通过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通过使用牙线等方法解决食物嵌塞问题。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肿,需要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如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肿,要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配合口腔局部的对症治疗。对于儿童出现牙龈肿情况,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指导,因为儿童可能存在口腔卫生意识不足的情况,要教育儿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并且儿童出现牙龈肿时,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的口腔局部清洁等措施,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