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出现松动肿痛等症状可能由牙周炎、根尖周炎、外伤、牙龈脓肿等引起。牙周炎因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导致;根尖周炎是龋齿未治致细菌感染波及根尖周组织等因素引发;外伤由外力撞击等因素造成;牙龈脓肿因牙龈乳头细菌感染、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导致。
一、牙周炎
原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微生物膜,其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持续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出血,进而使牙周支持组织逐渐破坏,出现牙齿松动、肿痛等症状。例如,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50%以上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牙菌斑堆积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群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且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退行性变,更容易患牙周炎。男性一般比女性患牙周炎的比例稍高,可能与男性的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以及某些激素水平差异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牙周组织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关联: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牙周炎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更难控制,牙齿松动肿痛等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根尖周炎
原因:通常是由于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波及牙髓,进而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炎症。例如,龋齿导致细菌深入牙髓腔,牙髓组织感染坏死,炎症向根尖周围的牙槽骨等组织蔓延,引发根尖周炎,出现牙齿松动、咬合痛、牙龈肿痛等症状。研究表明,约60%的根尖周炎是由龋齿发展而来。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差、有龋齿未及时处理,也容易患根尖周炎。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儿童在乳牙期和替牙期的口腔卫生维护需特别注意,因为此阶段牙齿容易发生龋齿进而引发根尖周炎。
生活方式影响:口腔卫生习惯不良是重要因素,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会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口腔内积聚,增加龋齿及根尖周炎的发生概率。
病史关联:有龋齿病史且未进行有效治疗的患者,根尖周炎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如果既往有过牙髓感染未得到彻底治疗的情况,也容易发展为根尖周炎。
三、外伤
原因: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意外摔倒等,可导致牙齿支持组织损伤,出现松动、肿痛。例如,运动时被球击中牙齿或摔倒时面部着地撞击牙齿,会使牙周膜受损、牙槽骨骨折等,引起牙齿松动、牙龈肿痛。
年龄性别因素:青少年和儿童由于活泼好动,发生牙齿外伤的概率相对较高。男性在从事一些对抗性运动或有高风险职业时,牙齿外伤的风险比女性更高。
生活方式影响:参与高风险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时不佩戴防护牙套,增加了牙齿外伤的可能性。一些工作环境存在物体坠落风险等也会导致牙齿外伤。
病史关联:既往有牙齿外伤史但未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牙齿可能存在潜在的损伤,更容易在再次受到外力时出现松动肿痛等症状。
四、牙龈脓肿
原因:牙龈乳头处受到细菌感染,形成脓肿,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牙齿松动。常见于食物嵌塞,食物残渣嵌入牙龈乳头处,细菌滋生感染引发脓肿。比如,牙缝较大的人进食后如果未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容易导致牙龈脓肿。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在牙齿替换期牙缝较大时需注意预防食物嵌塞导致的牙龈脓肿。
生活方式影响: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诱因,长期不清洁牙齿会使食物残渣更容易嵌塞和细菌滋生。此外,饮食习惯中经常吃精细食物,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残留,也增加牙龈脓肿的发生风险。
病史关联:有牙龈炎病史的患者,如果炎症未得到控制,更容易发展为牙龈脓肿,出现牙齿松动肿痛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