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由多种原因导致,牙周炎因细菌感染致牙龈炎症进而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使牙齿松动;创伤性咬合因过大咬合力、不良习惯或牙齿排列不齐等致牙齿松动;根尖周炎因牙髓感染蔓延致根尖周组织炎症引发牙槽骨吸收致牙齿松动;牙齿外伤因外力撞击致牙齿松动;老年人有生理性松动,因牙槽骨生理性吸收,若合并其他口腔疾病会加重松动,不同人群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牙周炎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当发生牙周炎时,细菌感染会引起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破坏。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减少,牙齿就会出现松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牙周炎,例如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引发轻度的牙周炎症,而中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因素,患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情况较为多见。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增加患牙周炎的易感性。
二、创伤性咬合
1.咬合创伤原因
当牙齿受到过大的咬合力时,会造成创伤性咬合。比如长期偏侧咀嚼,会使一侧牙齿承受过大的力量,导致该侧牙齿的牙周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引起牙齿松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习惯单侧咀嚼的人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牙齿在夜间不自觉地过度咀嚼,也会造成咬合创伤,引发牙齿松动。
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由于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不正常,部分牙齿承受的咬合力不均匀,也容易产生创伤性咬合,导致牙齿松动。
2.不同人群影响
儿童如果存在不良的咬合习惯,如吮指、吐舌等,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咬合关系,从而引发创伤性咬合导致牙齿松动。对于儿童来说,家长需要注意纠正其不良习惯。
成年人如果因为职业等因素需要经常承受较大咬合力,或者有不良口腔习惯,也容易出现创伤性咬合相关的牙齿松动问题。
三、根尖周炎
根尖周炎多是由于牙髓腔内部的感染物质通过根尖孔蔓延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的。炎症会导致根尖周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牙齿松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根尖周炎,例如儿童如果乳牙发生龋齿没有及时治疗,感染波及牙髓,就可能引发根尖周炎导致乳牙松动;成年人则可能因为恒牙的龋齿等问题引发根尖周炎。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也可能增加根尖周炎的发病风险,从而导致牙齿松动。
四、牙齿外伤
1.外伤类型及影响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如摔倒、碰撞等,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位。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外伤,因为儿童的活动较为活泼,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成年人在运动、交通事故等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牙齿外伤。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参与的活动类型上,男性可能更多参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发生牙齿外伤的风险相对较高。
牙齿外伤后,无论是轻度的震荡还是严重的脱位,都会影响牙齿的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进而导致牙齿松动。如果外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导致牙齿松动进一步加重。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牙齿外伤后,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因为儿童的牙齿还在发育阶段,及时处理对于牙齿的预后非常重要。要避免儿童在危险环境中玩耍,减少牙齿外伤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牙齿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性磨损等情况,牙齿外伤后恢复相对较慢,而且更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等问题,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牙齿,避免外伤。
五、生理性松动(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包括牙槽骨会出现生理性的吸收。老年人的牙槽骨吸收较为明显,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减少,牙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性松动。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生理变化,但如果同时合并有其他口腔疾病,如牙周炎等,会加重牙齿松动的程度。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加重的口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