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路结石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增加水分摄入,每天保证2000-3000毫升水,特殊人群适量调整;二是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控制动物蛋白、增加水果和蔬菜、合理摄入钙;三是控制糖分摄入;四是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尿酸结石患者避免高嘌呤食物、多吃碱性食物,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富含草酸食物,磷酸钙结石患者限制高磷食物并调节尿液酸碱度。
一、增加水分摄入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从而稀释尿液中结石相关物质的浓度,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例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每公斤体重对应一定的饮水量,一般婴儿每天需水约150毫升/公斤,幼儿约100毫升/公斤,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于患有尿路结石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也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心脏等器官负担过重。
二、调整饮食结构
1.限制钠盐摄入
: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从而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一般建议每天钠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例如上班族,要注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因为外餐往往含盐量较高;对于老年人,要选择低盐的调味品,如使用无盐酱油等替代部分盐的使用。
2.控制动物蛋白摄入
:过多的动物蛋白摄入会增加尿钙、尿酸和尿草酸的排泄。应适量摄入动物蛋白,一般成人每天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0克左右。比如,一个60公斤的成人,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不宜超过60克。对于儿童,要根据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动物蛋白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导致潜在的结石风险。
3.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一些成分如枸橼酸盐等可以抑制结石形成。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300克的水果。例如,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都对预防尿路结石有一定好处。对于患有尿路结石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低糖的水果,如草莓、蓝莓等,在保证血糖稳定的前提下摄入水果。
4.合理摄入钙
:过去认为低钙饮食可以预防结石,但最新研究表明,适当摄入钙并不会增加结石风险,反而可能有保护作用。建议每天摄入800-1200毫克的钙。例如,可以通过饮用牛奶(300-500毫升牛奶约含300-500毫克钙)、食用豆制品等方式补充钙。但对于患有某些特殊疾病需要限制钙摄入的人群,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钙的摄入。
三、控制糖分摄入
:高糖饮食会促进尿钙排泄,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应减少含糖饮料、糖果等的摄入。例如,儿童要避免过多饮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含糖饮品,成年人也要控制甜食的摄入。对于患有尿路结石的特殊人群,如肥胖的尿路结石患者,控制糖分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四、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
1.尿酸结石
: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建议每天嘌呤摄入量少于150毫克。例如,每周食用动物内脏不超过1-2次,每次量不宜过多。同时,可多食用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2.草酸钙结石
:草酸钙结石患者要限制富含草酸的食物摄入,如菠菜、苋菜、巧克力、坚果等。例如,菠菜在食用前可先焯水,以减少草酸含量。同时,要注意避免同时摄入高钙和高草酸的食物,如牛奶和菠菜不宜同时大量食用。对于儿童草酸钙结石患者,要特别注意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防止因草酸摄入过多导致结石形成。
3.磷酸钙结石
:磷酸钙结石患者应限制摄入高磷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尿液呈酸性,可通过摄入酸性食物如谷类、肉类等调节尿液酸碱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尿液酸碱度的调节需要谨慎,避免过度酸化对尿路造成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