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发病隐匿、病程长,症状轻且时有时无,体征上右下腹压痛轻且局限,辅助检查特异性不高;急性阑尾炎发病急,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典型症状,体征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辅助检查可见阑尾异常及血常规异常等,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儿童和孕妇情况较特殊。
一、发病特点
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为慢性过程。其发病较隐匿,病程较长,可能有数月甚至数年的病史,症状相对较轻且时有时无。例如部分患者可能间断出现右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一般不如急性阑尾炎剧烈。在一些诱因下,如饮食不节(过度进食辛辣、油腻食物等)、劳累等,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可能会发作或加重,但发作时的表现往往比急性阑尾炎缓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慢性阑尾炎,年轻人可能因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增加发病风险,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急性阑尾炎:发病较急,多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1-2天)出现明显症状。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等。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相对更为常见,发病往往与阑尾管腔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阑尾管腔被粪石、寄生虫等堵塞后,容易引发急性炎症。
二、症状表现
慢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右下腹部间断性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可忍受。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但一般不严重。在体格检查时,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位置比较固定。对于儿童来说,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右下腹不适,容易被家长忽视;而老年患者由于痛觉敏感度下降等原因,症状可能更为隐匿,压痛也可能不明显。
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疼痛部位不固定,之后固定在右下腹,且疼痛进行性加重。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可能为反射性。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左右甚至更高。体格检查时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儿童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往往较快,症状可能比成人更明显,如腹痛更为剧烈,且更容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孕妇患急性阑尾炎时,由于子宫增大,阑尾位置改变,压痛部位可能偏高,且炎症容易扩散,需要特别警惕。
三、体征差异
慢性阑尾炎:右下腹压痛是主要体征,压痛程度一般较轻,范围较局限。在进行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等检查时,可能无明显阳性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慢性阑尾炎压痛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差,压痛可能较轻微。
急性阑尾炎:右下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这是腹膜炎的表现。结肠充气试验可呈阳性(按压左下腹时右下腹疼痛加剧),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儿童急性阑尾炎时,由于腹肌较薄弱,肌紧张可能不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往往存在;孕妇急性阑尾炎时,由于子宫阻挡,肌紧张可能也不典型,但压痛部位有其特殊性。
四、辅助检查
慢性阑尾炎:腹部B超检查可能发现阑尾增粗、壁增厚等表现,但特异性不是很高。钡剂灌肠检查可见阑尾充盈缺损、阑尾变细等异常,但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现在应用相对较少。对于儿童,B超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手段,可观察阑尾的形态结构;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辅助检查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
急性阑尾炎: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有时能看到阑尾腔内的粪石等。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T检查对于诊断急性阑尾炎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在症状不典型时。儿童急性阑尾炎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更为明显,CT检查需谨慎选择,以减少辐射对儿童的影响;孕妇急性阑尾炎进行检查时,要权衡辐射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