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生与阑尾管腔阻塞(包括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寄生虫等阻塞)、细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儿童大网膜发育不全、老年人阑尾黏膜萎缩及机体抵抗力下降、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既往有胃肠道疾病史或腹部手术史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一、阑尾管腔阻塞
1.具体原因及机制
淋巴滤泡增生: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滤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淋巴滤泡增生较为常见。当胃肠道感染等情况发生时,阑尾的淋巴滤泡可出现明显增生,从而阻塞阑尾管腔。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可能诱发阑尾淋巴滤泡的反应性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
粪石阻塞:粪石是由阑尾腔内的粪屑、细菌凝聚物等形成的固体物质。成年人中粪石阻塞相对多见,粪石可直接堵塞阑尾的开口,使阑尾腔内分泌物引流不畅,细菌繁殖,进而引发炎症。比如,一些人饮食习惯不良,食物残渣在阑尾内积聚,容易形成粪石。
异物、寄生虫等:偶尔也会有异物(如阑尾腔内进入的蛔虫、虫卵等)导致管腔阻塞。蛔虫进入阑尾腔后可能会引起阻塞,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蛔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这种情况相对更易发生。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病原菌
主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由于阑尾腔引流不畅,细菌可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阑尾黏膜上皮并使黏膜形成溃疡,细菌进而侵入肌层,引起炎症反应。例如,大肠埃希菌可在阻塞的阑尾腔内大量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会加重阑尾的炎症损伤。
肠道内的其他细菌,如肠球菌等也可能参与感染过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共同导致阑尾的化脓、坏疽等病理改变。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阑尾淋巴组织丰富,淋巴滤泡增生导致阻塞的情况相对较多见。而且儿童的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有效地局限炎症,所以儿童患坏疽性阑尾炎时病情往往进展较快。例如,儿童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更容易诱发阑尾淋巴滤泡增生,从而引发坏疽性阑尾炎。
老年人:老年人的阑尾黏膜萎缩,阑尾腔可能相对狭窄,同时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一旦发生阑尾管腔阻塞等情况,炎症容易迅速扩散,导致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生。而且老年人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和治疗。
2.性别因素:从总体发病率上看,男性和女性在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病上没有绝对的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可能有一定表现。例如,在青少年时期,男女发病情况可能相对均衡;而在一些特定的诱因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对阑尾炎症的影响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但总体来说性别不是导致坏疽性阑尾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由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感染等因素起主导作用。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多辛辣油腻食物等,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阑尾发生炎症的风险。例如,长期高油高脂饮食会使肠道内环境改变,容易导致粪石形成等情况,进而引发阑尾管腔阻塞,增加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病几率。
缺乏运动:运动量过少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功能,使得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阑尾粪石形成的可能性。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阑尾的蠕动相对缓慢,不利于阑尾腔内分泌物的排出,容易发生管腔阻塞。
4.病史因素
既往有胃肠道疾病史:如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其胃肠道的病理改变可能影响阑尾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阑尾更容易发生管腔阻塞和感染。例如,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阑尾,导致阑尾的炎症、狭窄等改变,增加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
有腹部手术史:腹部手术可能导致阑尾周围组织粘连等情况,影响阑尾的正常蠕动和管腔通畅性。如果腹部手术引发了阑尾周围的粘连,可能会干扰阑尾的血液循环和引流,从而增加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