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需初步判断可复性肿块,就医检查后,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婴儿脐疝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有传统、无张力、腹腔镜修补术等,术后要一般护理、饮食调理,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可通过避免腹压增加、加强锻炼、孕妇注意等预防。
一、疝气的初步判断
疝气是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有腹股沟疝、脐疝、股疝等。如果发现身体某部位有可复性的肿块,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时又可消失,需考虑疝气可能。不同类型疝气有不同特点,如腹股沟疝多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脐疝是脐部可复性肿物等。
二、就医检查
一旦怀疑疝气,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安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以了解疝内容物的情况等。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症状出现的时间、变化情况等相关信息,同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史,包括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情况。
三、治疗方式选择
(一)非手术治疗
1.婴儿脐疝:大部分婴儿脐疝可随着年龄增长自愈。对于半岁以内的婴儿脐疝,可使用医用疝带压迫,保持脐部的安静,避免婴儿哭闹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促进脐疝自愈。因为婴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一定的自愈可能性。
2.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疝带,疝带能起到一定的压迫作用,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这只是一种姑息性的临时措施,并不能根治疝气,而且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因压迫过久导致皮肤损伤等。
(二)手术治疗
1.传统疝修补术:是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缝合修补疝环等结构来治疗疝气。适用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患者,但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有一定的复发几率。
2.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人工生物材料网片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利用网片来填补疝环缺损,加强腹壁的强度。
3.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疝修补操作,对于双侧疝气等情况有一定的优势。手术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疝气类型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1.一般护理: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果是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平卧一段时间,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相对恢复更快些,可较早下床活动,但也需循序渐进。
2.饮食调理:术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增加腹压,影响手术效果或导致复发。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等。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术后恢复情况,尤其要注意避免儿童哭闹、剧烈活动等。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定期带儿童复诊,了解恢复情况。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的恢复和护理对于其今后的健康影响较大。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家属要协助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预防措施
1.避免腹压增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慢性咳嗽,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要积极治疗;预防便秘,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搬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如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锻炼,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身体损伤。
3.孕妇注意事项: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增加腹压,同时要注意适当活动,增强腹壁肌肉的韧性等,降低疝气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