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性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的一种类型,发病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相关,有阴道流血、贫血及休克等表现,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对母婴有不良影响,处理包括期待治疗和终止妊娠,高龄孕妇及有剖宫产史孕妇需特殊注意。
发病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史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面积,延伸到子宫下段,增加前置胎盘尤其是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例如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子宫肌层存在手术瘢痕,再次妊娠时胎盘容易附着在子宫下段靠近瘢痕处,进而可能发展为部分性前置胎盘。
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如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相对较大,容易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也可能导致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发生。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在该处生长发育形成部分性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部分性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时间相对较早,出血量一般比完全性前置胎盘少,但也有个体差异。例如妊娠中期可能就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下段逐渐伸展,胎盘与子宫下段错位分离,导致流血反复发生。
贫血及休克表现:反复阴道流血可导致孕妇贫血,轻度贫血时可能无明显症状,重度贫血时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大量出血时可发生休克,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能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部分性前置胎盘时胎盘组织覆盖宫颈内口的具体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前置胎盘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结果不明确或诊断困难的病例,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对母婴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部分性前置胎盘孕妇在孕期可能反复出现阴道流血,增加感染风险,如发生胎盘胎膜残留导致产褥感染等;分娩时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由于子宫下段肌组织菲薄,收缩力较差,附着于此处的胎盘不易完全剥离,常发生产后出血,严重时需切除子宫。
对胎儿的影响:反复阴道流血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引起胎儿生长受限;部分性前置胎盘孕妇若在妊娠晚期出血较多,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处理原则
期待治疗: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应让孕妇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心态平静,给予镇静、止血等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同时促胎肺成熟,等待胎儿达到可存活的孕周。
终止妊娠:
剖宫产术:是处理部分性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当孕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甚至休克时,无论孕周大小,为挽救孕妇生命应立即终止妊娠;若孕周已达34周及以上,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也应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且胎儿为头位、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并估计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但部分性前置胎盘一般不适合阴道分娩,因为阴道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面较大,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部分性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阴道流血情况及胎儿宫内状况,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因为高龄孕妇自身身体状况相对较差,耐受出血及手术的能力可能不如年轻孕妇。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概率增加,孕期要早期进行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在孕期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减少腹部受压,一旦出现阴道流血等情况要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