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分为急性前脱位、复发性脱位、陈旧性脱位。急性前脱位表现为嘴巴无法正常闭合、面部形态改变、关节周围及咀嚼肌疼痛;复发性脱位有反复脱位史、开口受限、关节区不适;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2-3周且有组织粘连,功能障碍明显,严重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不同年龄段和生活方式对各型脱位有影响。
一、急性前脱位
1.嘴巴无法正常闭合
患者的嘴巴呈半张开状态,不能自行闭合,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头脱出关节窝,导致嘴巴的正常开合功能受限。例如,正常情况下下颌可以自如地进行张闭口动作,而急性前脱位时这种功能被破坏。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青壮年相对更易出现,这与该年龄段下颌关节活动度较大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如果有大张口的习惯,如长时间打哈欠、进食大块食物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面部形态改变
外观上可见下颌前伸,颏部突出。从面部比例来看,患侧面部会显得较长。这是因为关节头脱离了正常的关节窝位置,使得下颌的位置发生了偏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关节囊、韧带相对松弛,更容易发生急性前脱位,在生活中如果有不当的外力作用于下颌,如突然牵拉等,就可能引发脱位,此时面部形态的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家长应特别留意儿童的面部异常表现。
3.疼痛
关节周围以及咀嚼肌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患者会感觉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或胀痛感。这是由于关节脱位导致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牵拉、损伤,引起炎性反应,从而产生疼痛。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既往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史,那么发生急性前脱位时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关节的稳定性本就相对较差。
二、复发性脱位
1.反复脱位史
患者有多次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经历,这是与急性前脱位的重要区别之一。每次脱位的诱因可能相似,比如大张口、打哈欠等。从解剖结构上分析,复发性脱位往往是由于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松弛,使得关节头更容易脱出关节窝。在年龄上,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关节囊、韧带等组织逐渐退变松弛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偏侧咀嚼、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可能加重关节囊的松弛,增加复发性脱位的发生几率。
2.开口受限
每次脱位发作时会出现开口受限,与急性前脱位类似,但由于反复脱位,患者可能已经适应了一定程度的开口受限,但在脱位发作时开口受限会更加明显。从病理生理角度,反复的脱位刺激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和粘连,从而影响下颌的正常开口活动。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关节囊等组织的稳定性下降,增加复发性脱位的发生风险,需要特别注意孕期的口腔保健。
3.关节区不适
患者在非脱位发作期也可能感觉关节区有不适,如酸胀感等。这是因为关节的反复异常活动已经对关节周围组织造成了慢性损伤,导致关节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且受损的状态。在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有过度用嗓、长时间说话等情况,可能会加重关节区的不适,因为这些活动会增加下颌关节的负担。
三、陈旧性脱位
1.脱位时间较长
脱位时间超过2-3周,关节周围组织会发生纤维粘连等病理改变。从影像学角度,X线等检查可发现关节头位置异常且周围有组织粘连的表现。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陈旧性脱位的情况可能相对更易发生,而且恢复相对困难。生活方式上,如果陈旧性脱位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患者长期处于脱位状态,会进一步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2.功能障碍明显
患者的咀嚼功能严重受限,几乎无法正常咀嚼食物,语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说话含糊不清。这是由于长期的关节脱位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下颌的运动严重受限,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儿童陈旧性脱位,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需要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避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