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正确刷牙(用巴氏刷牙法,时长超3分钟,早晚各一次,儿童需家长协助)、用牙线或牙缝刷辅助,使用含氟牙膏(防龋且助除牙垢牙结石)、漱口水(辅助抑菌,非替代刷牙),专业口腔清洁包括洗牙(每年1-2次,儿童视情况轻柔洗牙)、龈下刮治(牙周炎时用),饮食上减少含糖食物饮料、多吃富含纤维食物,还要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一年一次,特殊人群更应重视)来维护口腔健康。
一、刷牙
1.正确刷牙方法: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进一定压力,小范围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移动约1mm,再刷另一部位,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一般建议3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可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辅助刷牙工具:可以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辅助清洁。牙线适用于清洁牙齿邻面,将牙线缓慢通过牙与牙之间的接触点,紧贴牙面呈C形上下拉动,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缝刷则适合牙缝较宽或有正畸矫治器的人群,能够深入清洁不易刷到的部位。
二、使用口腔清洁产品
1.含氟牙膏: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去除牙垢牙结石。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能与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反应,形成更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从而抑制细菌产酸,起到预防龋齿和辅助清洁牙垢牙结石的作用。
2.漱口水:含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抑制牙菌斑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去除牙垢牙结石。但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只能作为口腔清洁的辅助手段。例如氯己定含漱液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牙齿和舌苔染色,所以不建议长期频繁使用。
三、专业口腔清洁
1.洗牙(龈上洁治):由口腔医生使用超声洁牙机等设备进行操作,通过高频振动的工作尖将牙垢牙结石从牙面上震碎并清除。一般每年可以进行1-2次洗牙,对于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洗牙。在洗牙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或牙龈出血,但这是正常现象。对于儿童,如果存在牙垢牙结石较多的情况,也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适当的洗牙,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的牙龈等造成过度损伤。
2.龈下刮治:如果牙垢牙结石已经深入到牙龈以下,单纯的龈上洁治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器械深入牙周袋内,刮除龈下的牙垢牙结石和炎性肉芽组织。龈下刮治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患有牙周炎的患者,龈下刮治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步骤,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防止牙齿进一步松动脱落。
四、饮食注意
1.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摄入:过多的糖分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促进牙垢牙结石的形成。因此,应减少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儿童,要控制零食和饮料的食用量,以降低牙垢牙结石形成的风险。
2.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类似“牙刷”的清洁作用,帮助摩擦牙齿表面,减少牙垢牙结石的沉积。例如芹菜、苹果等,咀嚼时纤维在牙齿表面的摩擦有助于清除部分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五、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口腔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牙垢牙结石的早期形成情况,并给予专业的口腔清洁指导和建议。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口腔感染,更要加强口腔检查和清洁,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速牙垢牙结石的形成和牙周疾病的发展。对于孕妇,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和牙垢牙结石沉积,也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适当的口腔清洁,以维护口腔健康,避免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