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儿童常见屈光不正状态,3岁、6岁儿童有正常远视范围,超出需应对。定期检查视力,光学矫正可戴框架眼镜或特殊情况用接触镜,还可进行双眼视功能、精细目力训练。生活中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姿势,饮食合理多吃有益眼食物,保证充足户外活动。
一、远视的基本认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多为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一般3岁儿童远视度数在+2.00D-+2.50D左右,6岁儿童远视度数在+1.00D-+1.50D左右,若超出这个范围则可能存在异常远视情况。
二、孩子远视的应对措施
(一)定期检查视力
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般3岁左右开始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通过视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远视度数的变化情况。例如,3岁儿童如果发现远视度数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就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有家族远视遗传史的儿童,更要加强视力监测频率,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使儿童更容易出现远视相关问题。
(二)光学矫正
1.佩戴框架眼镜:如果孩子远视度数较高,影响了视力和视觉发育,通常需要佩戴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框架眼镜是比较常见的矫正方式,根据孩子的远视度数、散光情况等准确验光后定制合适的镜片。比如,对于6岁远视度数较高且影响正常视物的儿童,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促进视觉发育。
2.特殊情况下的接触镜: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孩子,如高度远视且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或者有特殊用眼需求的儿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但需要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因为接触镜的佩戴需要注意眼部卫生等多方面因素,而且低龄儿童佩戴接触镜相对风险较高,要充分评估其眼部情况和依从性等。
(三)视觉训练
1.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远视儿童,可以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例如,通过使用特定的视觉训练仪器,进行融合功能训练、聚散功能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双眼的协调能力和视觉功能,促进视网膜功能的发育。一般需要在专业的视光机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进行训练,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2.精细目力训练:让孩子进行一些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子、拼图等活动。这些训练可以锻炼孩子眼睛的调节能力和专注能力,有助于视觉发育。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这类活动,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孩子产生疲劳,一般每次10-15分钟左右,可分多次进行。
三、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一)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看书等。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不超过20分钟,然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或者做眼保健操等。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对于远视儿童可能不利于视觉发育。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孩子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背部挺直。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影响眼睛的屈光状态,加重远视带来的视觉问题。
(二)饮食方面
1.合理膳食:保证孩子饮食的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橙子、蓝莓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网膜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叶黄素则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味,合理搭配这些食物,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眼睛的发育。
(三)户外活动
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应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接触自然光线,自然光线有助于刺激视网膜的发育,对远视儿童的视觉发育有积极作用。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可以看到不同距离、不同物体的景象,有助于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和双眼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