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呕血(颜色因出血速度量不同而异)、黑便(多为柏油样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早期指标可无明显变化,后有贫血等表现,白细胞可升高)、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需排除食物干扰),胃镜检查(确诊病因部位,多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还可通过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胃镜禁忌等,急性出血期慎用)、血管造影检查(隐匿性等未明病因时考虑,有创需评估风险),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和检查侧重点。
一、临床表现观察
1.呕血:胃出血时血液经口腔呕出,颜色可因出血速度和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出血速度较快、量较多,呕出的血可能呈鲜红色;如果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后,呕出的血可呈咖啡渣样。例如,一些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先有恶心感,然后呕出暗红色或咖啡色样物质。
2.黑便: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且粪便形状黏稠,类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这是胃出血比较特征性的表现之一。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70ml以上时,就可能出现黑便。但如果出血速度非常快,肠道蠕动亢进,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但随着出血的进展,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会逐渐下降。一般在出血后3-4小时以上,可出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等贫血表现。同时,出血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一般在出血后2-5小时白细胞可升至(10-20)×10/L,血止后2-3天恢复正常。但需要注意,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不明显。
2.粪便隐血试验:如果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提示消化道存在出血情况。但需要注意,食用动物血、肝脏等食物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需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后再判断。例如,在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前,应告知患者3天内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以及富含叶绿素的食物等。
三、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胃镜检查是确诊胃出血病因和部位的重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是否有溃疡、糜烂、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例如,对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胃镜下可以看到溃疡病灶,有时还能看到活跃的出血点。
2.检查时间:一般建议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此时胃黏膜的充血、水肿等情况相对较轻,有利于发现病变。但如果患者病情危急,也可以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检查。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四、其他检查
1.X线钡餐检查:一般适用于胃镜检查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但X线钡餐检查对胃出血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主要是通过观察胃肠道的形态来间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例如,对于溃疡病引起的胃出血,X线钡餐检查可能发现龛影等间接征象,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活动性出血的显示不如胃镜。而且,在急性出血期进行X线钡餐检查可能会加重出血或导致再出血的风险,所以一般在出血停止数天后进行。
2.血管造影检查:对于一些隐匿性胃出血或胃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造影检查。通过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是否有异常,如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情况导致的出血。但血管造影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造影剂过敏等,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确认胃出血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检查侧重点。例如,对于有长期酗酒史的人群,要高度警惕酒精性胃炎等引起的胃出血;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要注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在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肝脏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