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局部卫生不良(女性特殊生理结构及男性局部卫生问题影响)、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影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急性尿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性生活时,如果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将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带入尿道导致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不洁的性生活是女性大肠埃希菌性尿道炎的重要诱因之一。
葡萄球菌: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可通过尿道外口侵入尿道引起感染。对于一些皮肤有破损或患有皮肤感染性疾病的人群,葡萄球菌更容易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引发急性尿道炎。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屏障功能也有所下降,更容易遭受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侵袭而患急性尿道炎。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不洁性行为后,支原体、衣原体可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尿道炎。青少年及性活跃期的人群,由于性行为相对频繁,且缺乏正确的防护措施,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引起急性尿道炎的风险较高。
3.淋球菌感染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引起淋病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感染淋球菌后,尿道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一些性传播疾病高发地区,淋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尿道炎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如导尿、尿道扩张等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或器械消毒不严格,容易损伤尿道黏膜,使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对于需要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的患者,如患有泌尿系统结石需要进行尿道扩张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尿道炎的风险会增加。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如果未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2.性生活损伤
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从而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例如,性生活中动作粗暴、频繁或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尿道黏膜的微小损伤,使得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感染尿道引发急性尿道炎。年轻的性活跃人群由于性生活相对频繁且可能不够轻柔,更容易因性生活损伤导致急性尿道炎。
三、局部卫生不良
1.女性特殊生理结构相关
女性尿道短、宽且直,尿道口与阴道口、肛门距离较近,会阴部的细菌容易污染尿道。如果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阴部的细菌就容易滋生并侵入尿道引发急性尿道炎。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女性局部抵抗力下降,更需要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否则急性尿道炎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2.男性局部卫生问题
男性如果不注意阴茎和尿道外口的清洁,包皮垢等容易积聚在尿道外口附近,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加了急性尿道炎的发病几率。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由于包皮内板容易分泌包皮垢,更应该加强局部清洁,如果清洁不当,患急性尿道炎的可能性会明显高于包皮正常的男性。
四、机体免疫力下降
1.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的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且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更容易发生急性尿道炎,并且病情相对较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老年人本身免疫力逐渐衰退,同时如果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机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患急性尿道炎的风险大大增加。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使得尿道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引发急性尿道炎。这类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尿道的清洁卫生,密切关注自身排尿情况,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