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检查包括尿液检查(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检查)及其他检查(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各检查有不同作用及适用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检查参考值等有差异,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检查来明确血尿原因。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是血尿检查的基础项目。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了解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等情况。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若镜下红细胞计数>3个/高倍视野则可判断为镜下血尿。它能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导致血尿的情况,比如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会伴随白细胞等其他指标异常,肾小球肾炎时可能会有蛋白尿等情况同时存在。不同年龄人群尿常规检查结果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参考值相对成人会有不同范围,需要根据儿童的正常生理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可以鉴别血尿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肾小球源性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时受到挤压等作用,形态会发生改变,多为畸形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正常。这对于区分血尿的来源有重要意义,比如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尿多为肾小球源性,而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引起的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源性。
二、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比如贫血患者可能会因为肾脏缺氧等原因导致血尿相关疾病的发生,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异常。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常规指标会随着年龄变化,例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在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引起血尿的因素时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范围来综合判断。
2.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肾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血尿相关的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衰竭时,肾功能指标会出现异常改变,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判断血尿是否由肾脏本身的慢性疾病引起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阶段肾功能的发育情况不同,儿童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其肾功能检查指标的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解读检查结果。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观察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肾脏的大小、形态,是否存在结石、肿瘤、囊肿等病变。对于儿童来说,超声检查相对比较安全,没有辐射等不良影响,可以很好地观察泌尿系统的情况。例如可以发现肾脏结石导致的梗阻引起的血尿,或者肾脏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血尿等情况。
2.CT检查
对于泌尿系统的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对于发现较小的结石、肿瘤等病变有重要作用。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权衡利弊,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肾脏肿瘤等病变,CT检查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和显示病变情况,从而辅助判断血尿的原因。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对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做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它可以多方位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有助于发现一些血管性疾病等导致的血尿情况。在儿童中的应用同样需要考虑辐射等因素,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
四、其他检查
1.膀胱镜检查
对于怀疑下尿路病变引起血尿的患者适用。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尿道内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膀胱肿瘤、膀胱结石、尿道息肉等病变。但膀胱镜检查是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谨慎,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必要性来决定。例如对于反复出现下尿路血尿症状,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膀胱镜检查来明确病变情况。
2.输尿管镜检查
对于输尿管内的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直接观察输尿管内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病变,对于一些因输尿管病变引起的血尿有诊断价值。但同样是有创检查,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充分评估风险,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