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病史采集包括关注腹痛表现(起始、转移及不同人群差异)、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腹痛时间、部位等变化和饮食、既往病史;体格检查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等体征,还有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影像学检查有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阑尾或脓肿,腹部CT有助于明确不明确情况但儿童等需谨慎。综合这些信息可确诊急性阑尾炎,怀疑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表现
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多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由于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早期疼痛定位不准确,当炎症刺激壁层腹膜时,疼痛固定于右下腹。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阑尾炎腹痛起始位置不典型,可能更易弥漫至全腹;老年人对疼痛感知相对迟钝,腹痛表现可能较隐匿。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等表现。婴幼儿患者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容易被家长忽视或误判为消化系统其他疾病。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若炎症较重,可出现寒战、高热等表现,提示阑尾可能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等情况。
2.病史询问
要询问患者腹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等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类似腹痛发作史。了解患者近期饮食情况,有无不洁饮食史,因为不洁饮食可能诱发肠道感染,进而影响阑尾。同时,需关注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史等,这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无论年龄大小,麦氏点压痛都是关键的检查点,但儿童麦氏点位置可能相对偏高,老年人由于腹肌松弛,麦氏点压痛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仍需重点检查右下腹区域。
2.反跳痛和肌紧张:当阑尾炎症波及壁层腹膜时,可出现反跳痛和肌紧张,提示阑尾炎症较严重,可能已发展到化脓、坏疽或穿孔阶段。不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炎症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腹肌较薄弱,肌紧张可能不明显;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肌紧张可能也不显著,但反跳痛可能存在。
3.其他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用手按压左下腹,再突然放开,若引起右下腹疼痛,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
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
闭孔内肌试验: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将右股向内旋转,若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0%以上,提示有炎症反应。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白细胞计数可能在感染早期不一定有明显升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老年人由于机体应激能力下降,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意义。
2.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其升高程度与阑尾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越高,往往提示炎症越重。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B超是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因为B超无辐射。但B超检查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及阑尾位置等因素影响,若阑尾位置较深或肥胖患者,可能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2.腹部CT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腹部CT有助于明确阑尾情况,能更清晰地显示阑尾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是否有脓肿形成等。但腹部CT有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尤其是儿童、孕妇等对辐射较敏感的人群应谨慎选择。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确诊急性阑尾炎。如果怀疑患有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