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充填包括充填前准备(口腔检查、器械准备)、去腐操作、窝洞制备、充填材料选择与充填操作、充填后检查与医嘱等步骤,充填前要检查并准备,去腐要彻底,窝洞制备要符合要求,选合适材料充填,充填后检查并交代医嘱。
一、充填前准备
1.口腔检查
首先要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明确乳牙龋齿的龋坏范围、深度以及是否累及牙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检查时需考虑其配合程度,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安抚下或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轻柔检查。例如,3-6岁儿童可能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检查时要耐心且动作轻柔。
同时要了解患儿的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等,若患儿有特殊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充填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2.器械准备
准备合适的牙科手机、车针(如金刚砂车针等)、充填器械(如银汞合金充填器、树脂充填器等)、消毒棉球等。根据龋坏情况选择合适的车针,若龋坏较浅,可选用较小直径的车针;若龋坏较深,可能需要先用裂钻等去除腐质。
二、去腐操作
1.去腐方法
使用牙科手机配合车针缓慢去除龋坏组织。对于感染的软化牙本质要彻底清除,但要注意保护健康牙体组织。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龋坏深度控制车针的进钻速度和深度,避免穿髓。例如,对于近髓的龋坏,应采用逐步去腐法,可分多次去除腐质,防止一次去除过多牙体组织导致穿髓。
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其配合度差,去腐操作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准确完成,可使用局部麻醉(如适用于儿童的安全麻醉药物)来减轻患儿疼痛,但要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剂量,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窝洞制备
1.窝洞形态要求
乳牙窝洞制备要遵循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如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等。乳牙的抗力形要求窝洞深度合适,避免过深损伤牙髓;固位形方面,由于乳牙牙体组织相对较薄,可采用倒凹固位、鸠尾固位等,但要注意固位形的设计不能过度削弱牙体组织。例如,鸠尾固位的峡部宽度一般为颊舌牙尖间距的1/3-1/2,且要根据乳牙的牙冠大小进行合理设计。
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窝洞制备的形态要为乳牙的替换和继承恒牙的萌出留有空间,避免过度制备影响恒牙胚的正常发育。
四、充填材料选择与充填操作
1.充填材料选择
常用的乳牙充填材料有玻璃离子水门汀和树脂类材料等。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对牙髓刺激性小,且能释放氟离子,有防龋作用,适用于乳牙的浅龋和中等深度龋的充填;树脂类材料美观性好,粘结性强,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低刺激、可固化性能良好的树脂材料。要根据龋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如龋坏较浅且预计充填后美观要求不高的乳牙,可优先考虑玻璃离子水门汀;若龋坏位置较隐蔽但美观要求较高的乳牙,可选择树脂类材料。
2.充填操作
以树脂类材料充填为例,首先要对窝洞进行酸蚀处理,一般使用37%的磷酸酸蚀剂酸蚀窝洞表面15-30秒,然后冲洗干燥。接着涂布粘结剂,再填充树脂材料,分层固化。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树脂材料完全填充窝洞的各个部位,避免有空隙残留。对于低龄儿童,要安抚患儿情绪,使其配合操作,同时注意操作的精准性,保证充填质量。
五、充填后检查与医嘱
1.充填后检查
充填完成后,要检查充填体的边缘是否密合,有无悬突,充填体的外形是否符合牙体解剖形态,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等。通过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情况,若有咬合高点要及时调磨,避免患儿咬合时出现疼痛或咬合创伤。
2.医嘱
向患儿家长及患儿交代医嘱,告知患儿在充填后24小时内避免用充填侧咀嚼食物,防止充填材料脱落。要指导家长帮助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使用儿童适宜的牙膏,每天早晚刷牙。同时告知家长定期带儿童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充填体的情况以及乳牙的健康状况,若发现充填体有问题或出现新的龋齿要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儿童,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和定期复查,因为糖尿病患儿口腔感染风险较高,更易出现牙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