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主要分为急迫性、压力性、充溢性和混合性四类。急迫性尿失禁由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致突然强烈排尿欲望难控,常见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相关因素有膀胱局部炎症、某些药物等;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多见于女性经产妇等,与盆底肌肉松弛等有关,肥胖、长期慢性咳嗽等是相关因素;充溢性尿失禁因膀胱过度充盈尿液溢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等,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是相关因素;混合性尿失禁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需综合评估制定方案。
一、急迫性尿失禁
1.定义与特点:是由于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突然强烈的排尿欲望,且难以控制而发生的尿失禁。常见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往往有强烈的尿急感,随后即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例如,一些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调节,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发生。在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膀胱功能退化等原因,相对更容易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变薄等,也可能增加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2.相关因素:膀胱炎、尿道炎等膀胱局部炎症刺激可引起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从而引发急迫性尿失禁。另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也可能诱发急迫性尿失禁。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史或膀胱局部炎症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排尿情况,预防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
二、压力性尿失禁
1.定义与特点: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多见于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其发生主要与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妊娠、分娩过程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损伤,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组织进一步松弛,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对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等手术或疾病也可能导致盆底结构改变,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2.相关因素:肥胖会增加腹压,加重对盆底的压力,从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长期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反复增加腹压,也容易诱发压力性尿失禁。对于存在盆底肌肉损伤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经产妇、肥胖者等,应加强盆底肌肉锻炼,以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三、充溢性尿失禁
1.定义与特点:又称慢性尿潴留性尿失禁,是由于膀胱出口梗阻或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压力超过尿道阻力,尿液不断溢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由于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梗阻,膀胱内尿液不能完全排空,膀胱逐渐扩张,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就会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也可能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导致充溢性尿失禁。老年人是前列腺增生的高发人群,同时神经系统病变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老年人发生充溢性尿失禁的风险较高。
2.相关因素: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和雄激素水平有关,随着年龄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神经病变,影响膀胱功能,进而增加充溢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应定期监测排尿情况,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充溢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四、混合性尿失禁
1.定义与特点: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尿失禁,例如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同时存在。患者可能既有急迫性尿失禁的尿急、突然漏尿的情况,又有压力性尿失禁在腹压增加时漏尿的表现。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些老年女性,可能同时存在盆底肌肉松弛(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症(导致急迫性尿失禁)。
2.相关因素:年龄增长、多种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并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生。对于同时患有多种可能导致尿失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