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常用龋病分类(WHO分类)分为0度(无龋)、1度(釉质龋)、2度(浅层牙本质龋)、3度(深层牙本质龋),我国常用龋病严重程度简易区分包括浅龋、中龋、深龋,不同等级有不同表现、受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情况各异,需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及定期检查预防龋病发展。
一、国际常用的龋齿严重等级区分方法——龋病分类(WHO分类)
(一)0度(无龋)
1.定义:口腔内所有牙齿表面均无龋坏迹象。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婴幼儿,若口腔卫生良好,未接触过多含糖食物,乳牙和恒牙都可能处于0度状态;学龄儿童若保持良好口腔清洁习惯,也可能长期维持无龋状况。
3.生活方式关联:日常饮食中含糖量低,且能做到每天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等良好口腔卫生行为的儿童,更易维持0度龋病状态。
(二)1度(釉质龋)
1.表现:牙齿表面的釉质出现白色或黄褐色斑点,龋损局限于釉质层,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乳牙和恒牙在萌出后早期,若口腔卫生稍有不佳,易在窝沟等部位出现1度龋。例如,3-6岁儿童乳牙萌出后,若家长未及时帮助清洁,牙齿窝沟处可能先出现釉质龋。
3.生活方式关联:儿童喜欢吃甜食且刷牙不彻底时,食物残渣残留易导致釉质龋发生。比如经常喝含糖饮料且刷牙次数少的儿童,牙齿釉质受酸性物质侵蚀,容易出现1度龋。
(三)2度(浅层牙本质龋)
1.表现:龋损已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牙齿表面可见较明显的龋洞,对外界酸甜等刺激有敏感症状,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2.年龄因素影响:学龄儿童若1度龋未得到及时干预,龋损会进一步发展到牙本质浅层。例如7-12岁儿童,乳牙和恒牙龋坏若未处理,会逐渐侵犯牙本质浅层。
3.生活方式关联:持续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加上频繁摄入含糖食物,会加速龋病进展至2度。比如每天多次吃糖果且刷牙马虎的儿童,龋病发展较快。
(四)3度(深层牙本质龋)
1.表现:龋损到达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对冷热刺激及食物嵌入等刺激敏感,疼痛症状相对更明显,但无自发痛。
2.年龄因素影响:较大年龄儿童,如10岁以上儿童,乳牙和恒牙龋坏若未及时治疗,容易发展到深层牙本质。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口腔环境受饮食等因素影响,龋病发展速度可能加快。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且大量进食含糖高食物,会使龋病深入牙本质深层。例如青春期儿童若有爱吃甜食、不认真刷牙习惯,易出现深层牙本质龋。
二、我国常用的龋病严重程度简易区分
(一)浅龋
1.特点:龋坏仅局限在牙齿表面的釉质层,牙齿表面可能有颜色改变,如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一般无自觉症状。
2.针对儿童情况:低龄儿童如3岁左右乳牙萌出后,若口腔清洁不到位,易发生浅龋。比如家长给幼儿喂完含糖食物后未及时清洁口腔,乳牙表面易出现浅龋。
3.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喂奶后用清水擦拭口腔,减少糖分残留;学龄儿童要培养良好刷牙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有效预防浅龋发展。
(二)中龋
1.特点:龋坏已到达牙本质浅层,牙齿上可见明显龋洞,对外界刺激有敏感反应,刺激去除后不适症状消失。
2.年龄因素影响:5-8岁儿童乳牙中龋较为常见,恒牙在萌出后若口腔卫生不佳也易出现中龋。例如换牙期儿童,乳牙和恒牙交接部位易发生中龋。
3.生活方式关联:儿童饮食中甜食占比大且口腔清洁不彻底时,中龋容易发生。比如经常吃巧克力、蛋糕等含糖高食物,又不能有效清洁牙齿的儿童。
(三)深龋
1.特点:龋坏深入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对冷热刺激、食物嵌入等刺激敏感,可能有轻微疼痛,但无自发痛。
2.年龄因素影响:较大儿童,如9岁以上儿童,乳牙和恒牙都可能出现深龋。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龋病发展时间积累,且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若未改善,龋病易深入。
3.特殊人群提示:对于青少年儿童,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旦发现深龋要及时处理。因为深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髓炎等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同时,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对牙齿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