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常见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先天性和后天性)、局部抵抗力降低;不同人群尿道炎有特点,女性因生理结构等易患,男性与包皮及前列腺炎等相关,儿童相对少见且症状不典型;预防措施有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保持尿道通畅、增强抵抗力。
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较常见的细菌,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也可导致。例如,女性由于尿道较短且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容易由肛门方向侵入尿道引发感染;男性若存在尿道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也易因细菌滋生而患尿道炎。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多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年轻人。
淋球菌感染:淋球菌感染可导致淋菌性尿道炎,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不洁的性接触传播,在性工作者及有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群中高发。
尿道损伤
器械检查:如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等,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细菌感染。例如,进行尿道扩张术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擦伤,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
性生活损伤: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使得细菌等病原体有可乘之机,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
尿道梗阻
先天性因素:如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瓣膜等,可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积聚,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引发尿道炎。
后天性因素:男性的前列腺增生是常见的后天性尿道梗阻原因,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长期如此容易并发尿道炎。
局部抵抗力降低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尿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会减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尿道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同时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使得尿道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不同人群尿道炎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女性尿道炎
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尿道短、宽、直,且靠近阴道和肛门,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在月经期,局部卫生护理不当,或者性生活后没有及时清洁,都容易引发尿道炎。此外,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患尿道炎。
男性尿道炎
男性尿道炎除了上述一般病因外,若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情况,包皮内板分泌的包皮垢容易积聚,滋生细菌,从而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另外,一些患有前列腺炎的男性,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尿道,引发尿道炎。
儿童尿道炎
儿童尿道炎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对于女婴,若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粪便等污染外阴,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尿道引发尿道炎;男童若存在先天性尿道畸形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尿道炎。儿童尿道炎往往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尿频、尿急,但家长需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
尿道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尤其是月经期和性生活前后,要注意及时清洁。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并勤换内裤。
男性:要注意包皮和阴茎头的清洁,定期清洗包皮垢,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可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包皮环切术。
避免不洁性行为
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尤其是避免多个性伴侣,可减少尿道炎的发生几率。
保持尿道通畅
对于存在尿道梗阻因素的人群,如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保持尿道通畅,防止尿液潴留引发感染。
增强抵抗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力。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局部和全身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