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刺激征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泌尿系统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刺激黏膜)、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致尿道梗阻、尿道狭窄致尿液排出受阻)、化学性刺激(药物或卫生用品刺激)、过敏反应、放射性膀胱炎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泌尿系统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引起尿路刺激征的病原菌,多见于女性,这与女性尿道短、宽且直,距离肛门近,容易被细菌污染有关。例如,女性在性生活后,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感染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引发膀胱炎等疾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表现。
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路刺激征。这些细菌感染后,会在泌尿系统内繁殖,刺激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症状。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是引起尿路刺激征的常见原因。例如解脲脲原体感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会出现尿道刺痒、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尤其在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男性和女性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女性可能还会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3.真菌、病毒感染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统时,也可导致尿路刺激征。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真菌容易在泌尿系统内滋生,引发感染。
病毒如腺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尿路刺激征,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等疾病,出现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儿童相对更容易受到腺病毒感染的影响,可能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有关。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尿路结石
1.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尿路结石会刺激尿路黏膜,引起黏膜损伤、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尿路刺激征。例如,肾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摩擦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受损,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尿路结石,男性相对发病率可能略高一些,长期饮水少、饮食中高钙或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可直接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还可能伴有排尿中断等症状。老年人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容易继发膀胱结石,而儿童膀胱结石可能与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膀胱结石的发病因素上有一定差异。
(二)尿路梗阻
1.前列腺增生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梗阻,使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排出不畅,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尿路刺激征。同时,前列腺增生本身也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梗阻加重,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2.尿道狭窄
可由先天性尿道狭窄、尿道损伤后瘢痕形成、尿道炎症等引起。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积聚,容易引发感染,刺激尿路黏膜,出现尿路刺激征。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尿道狭窄,例如男性可能因尿道外伤等原因导致尿道狭窄,而女性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尿道狭窄。
(三)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化学性刺激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能会对尿路黏膜产生化学性刺激,导致尿路刺激征。此外,女性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强的卫生用品,如劣质卫生巾等,也可能刺激尿道外口,引起尿路刺激症状。
2.过敏反应
对某些物质过敏,如对避孕套、润滑剂等过敏,接触后可能会引起尿路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表现。不同个体的过敏反应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接触少量过敏原就会出现明显症状,而有些人可能症状较轻。
3.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部位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可能会引起放射性膀胱炎,导致尿路黏膜损伤,出现尿路刺激征。接受放疗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在放疗过程中以及放疗后一段时间都可能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密切关注放疗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