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道炎有局部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和全身症状(发热、寒战、乏力),不同年龄段症状特点不同,需与膀胱炎、肾小球肾炎、外阴炎等鉴别,女童因尿道特点更易患尿道炎且有特殊性,要重视其症状及时就医。
一、小孩尿道炎的常见症状
(一)局部症状
1.尿频:小孩会频繁去厕所排尿,排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尿道,导致尿道黏膜敏感性增高,稍有尿液刺激就会产生排尿冲动。例如,正常情况下2-3岁小孩白天排尿6-7次,若患尿道炎可能会增加到10次以上。
2.尿急:有尿意时很难控制,很快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排尿。这是由于尿道炎症使得膀胱颈部受到刺激,使得膀胱不能很好地储存尿液,一旦有少量尿液就会引发强烈的排尿欲望。
3.尿痛:排尿时尿道会有疼痛感,小孩可能表现为哭闹、排尿时扭动身体等。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的小孩可能只是在排尿瞬间有刺痛感,有的则可能排尿过程中都持续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尿液通过时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
4.尿道口红肿:观察小孩尿道口可见发红、肿胀的情况。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所致。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小孩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以上。这是因为尿道的细菌感染引发了身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引起发热。一般来说,急性尿道炎更容易出现发热情况,尤其是细菌毒力较强时。
2.寒战:在发热的同时,有的小孩可能会伴有寒战,表现为身体发抖。这是因为体温上升期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肌肉不自主收缩。
3.乏力:小孩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精神状态不佳,活动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感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了小孩的身体状态。
二、不同年龄段小孩尿道炎症状的特点
(一)婴幼儿期(0-3岁)
1.局部症状表现相对不典型:婴幼儿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尿痛、尿急等感觉,可能主要表现为尿布更换频繁,因为排尿次数增多;或者出现哭闹不安,尤其是在排尿时。同时,尿道口红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发现,需要仔细观察。
2.全身症状更易被忽视:由于婴幼儿自身表达能力有限,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被家长误以为是普通的感冒等情况而忽略。例如,仅表现为精神萎靡、不爱吃奶等,容易造成误诊。
(二)学龄前期(3-6岁)
1.局部症状逐渐明显: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开始能够表达一些身体不适,会诉说排尿时尿道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尿道口红肿等局部表现相对较易被家长察觉。
2.全身症状相对较婴幼儿期易被识别:如果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家长相对更容易意识到可能是身体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会及时带小孩就医。
三、与其他疾病症状的鉴别
(一)与膀胱炎症状的鉴别
膀胱炎也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膀胱炎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发热等情况不如尿道炎严重。另外,膀胱炎时膀胱区可能会有压痛,而尿道炎主要是尿道局部的症状为主。
(二)与肾小球肾炎症状的鉴别
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水肿(眼睑、面部等部位先出现水肿)、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等)、高血压等症状,与尿道炎的局部尿道症状及相对较轻的全身感染症状不同。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以进一步鉴别,尿道炎尿常规主要是白细胞等炎症指标升高,而肾小球肾炎有其特定的蛋白尿、红细胞等改变。
(三)与外阴炎症状的鉴别
外阴炎主要是外阴部的瘙痒、红肿等表现,一般排尿症状相对不明显,而尿道炎主要是尿道的排尿相关症状为主,通过检查尿道口及尿道内的情况可以区分。
四、特殊人群(如女童)尿道炎症状的特殊性
女童由于尿道短、宽,更容易发生尿道炎。其症状除了上述一般小孩尿道炎的症状外,更要注意局部卫生情况的影响。因为女童外阴部容易受到粪便等污染,从而增加尿道感染的机会。而且女童尿道炎时,家长在观察症状时要更细致,因为女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尿痛等感觉,可能更多表现为外阴部的不适、哭闹、排尿时不安等。同时,女童尿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对于女童尿道炎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发现症状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