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后需从伤口、体位、饮食、活动、病情等方面护理,要观察伤口情况、保持清洁干燥;术后初期注意体位,避免腹压增加;根据麻醉情况合理安排饮食;早期限制剧烈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密切观察疝气复发迹象及小儿一般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一、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要密切观察小儿手术切口部位,查看是否有渗血、渗液。一般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切口较小,但仍需关注。如果发现伤口有较多渗血、渗液,或者伤口出现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因为小儿皮肤较为娇嫩,恢复期间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及时观察能尽早发现问题并处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小儿用手搔抓伤口,防止伤口被污染而引起感染。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在伤口愈合前,要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为伤口换药,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果是洗澡等情况导致伤口沾水,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并重新进行消毒等处理。这是因为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伤口沾水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几率。
二、体位护理
1.术后初期体位
小儿术后回到病房,一般建议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小儿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对于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的小儿,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小儿躁动导致伤口受到牵拉。因为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后,过早活动或者体位不当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疝气复发。
6小时后可根据小儿情况适当调整体位,如采取半卧位等,这样有利于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呼吸和引流。对于能自主活动的小儿,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受到外力冲击。
2.长期体位注意事项
在小儿恢复期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哭闹、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会对手术部位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疝气复发。家长要关注小儿情绪,尽量安抚小儿,减少哭闹;如果小儿有咳嗽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咳,比如适当多喝水等,如果咳嗽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处理。
三、饮食护理
1.术后饮食时间
小儿疝气微创手术后,一般根据麻醉恢复情况来决定进食时间。如果是全身麻醉,需要等小儿完全清醒,且没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后,才可开始少量喂水,观察无异常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再恢复正常饮食。这是因为小儿麻醉未完全清醒时进食容易发生误吸,所以要严格遵循进食时间要求。
2.饮食内容
恢复正常饮食后,要给予小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不利于手术部位的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儿,家长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做得软烂,便于小儿消化吸收。
四、活动护理
1.早期活动限制
术后短期内要限制小儿的剧烈活动。一般在术后1-2周内,避免小儿进行跑、跳、攀爬等剧烈运动。可以鼓励小儿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在室内缓慢行走等,这样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小儿在术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以及增加疝气复发的风险。
2.逐渐增加活动量
在小儿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2-4周左右,可以根据小儿的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活动强度,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家长可以陪伴小儿进行一些温和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内缓慢散步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儿在活动后的反应,如果出现伤口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停止活动并休息。
五、病情观察
1.疝气复发迹象观察
要密切观察小儿是否有疝气复发的迹象。比如在腹股沟部位是否又出现可复性的包块,尤其是在小儿哭闹、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有类似情况,要及时带小儿就医。因为小儿疝气复发后可能需要再次治疗,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很重要。
2.其他异常情况观察
还要观察小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等。如果小儿出现精神萎靡、发热等情况,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小儿年龄小,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所以全面观察病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