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异常聚积所致,矿泉水分天然和人工添加矿物质两类,饮用合适类型矿泉水可能降低肾结石风险,不当类型则可能增加风险,特定人群需注意,应选择天然矿泉水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降低肾结石风险,肾结石与喝矿泉水关联需综合矿泉水类型和个体情况判断,通过合理选矿泉水和适量饮用降低发病风险。
一、肾结石的定义与基本情况
肾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多发生于青壮年,左右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90%含有钙,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常见。
二、矿泉水的分类及成分特点
矿泉水一般分为天然矿泉水和人工添加矿物质的矿泉水。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钻井采集的未受污染的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如钙、镁、钾、钠等阳离子以及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等阴离子。
三、喝矿泉水与肾结石的关系分析
(一)饮用合适类型矿泉水可能降低肾结石风险
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含适当矿物质成分的天然矿泉水可能对降低肾结石风险有一定益处。例如,某些富含钙的矿泉水,其中的钙可以与肠道中的草酸结合,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从而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因为尿液中草酸浓度过高是形成草酸钙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当肠道对草酸吸收减少时,进入尿液的草酸量降低,就减少了草酸与钙结合形成结石的机会。而且矿泉水中的镁离子等成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液中晶体的形成和聚集,起到预防结石的作用。
(二)饮用不当类型矿泉水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1.人工添加矿物质不合理的矿泉水:如果人工添加矿物质的矿泉水中某些矿物质含量过高,比如长期大量饮用钠含量过高的矿泉水,会使尿液中钠含量升高,钠会影响肾脏对钙的重吸收等功能,进而可能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另外,如果水中的草酸含量异常升高,即使是天然矿泉水,如果其草酸成分过高,也会因为尿液中草酸浓度过高而增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2.特定人群饮用需注意
已有肾结石病史的人群:这类人群的肾脏内已经存在结石形成的潜在环境或已有的结石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流动等。如果饮用不合适成分的矿泉水,如钙含量过高且自身代谢无法很好调节的矿泉水,就更容易导致尿液中钙盐等成分过饱和,促进新的结石形成或使原有结石增大。
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的人群:例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本身存在钙代谢紊乱,若饮用钙含量高的矿泉水,会进一步扰乱钙的代谢平衡,增加肾结石的发病风险;痛风患者尿液中尿酸含量本来就可能偏高,若饮用含有较高尿酸precursor等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矿泉水,也会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几率。
儿童群体:儿童的肾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于矿物质的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如果给儿童饮用成分不合适的矿泉水,如矿物质含量过高或成分不均衡的矿泉水,可能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增加未来患肾结石的风险。
四、如何正确选择矿泉水以降低肾结石风险
1.选择天然矿泉水:优先选择经过正规检测、成分天然且均衡的天然矿泉水。可以查看矿泉水的相关检测报告,了解其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情况。一般来说,其中钙、镁等矿物质含量在合理范围之内,且各种矿物质比例较为合适的天然矿泉水相对更安全。
2.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已有肾结石病史的人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矿泉水,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结石成分等情况给出更精准的建议。例如,如果患者是草酸钙结石,可能会建议选择钙含量相对合适、草酸含量较低的矿泉水;如果是尿酸结石患者,可能会建议选择一些对尿酸代谢影响较小的矿泉水。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儿童生理特点的、矿物质含量符合儿童代谢需求的矿泉水,并且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过量摄入矿物质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肾结石跟喝矿泉水有一定的关联,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喝矿泉水会或不会导致肾结石,而是要根据矿泉水的类型以及个体的自身情况等来综合判断,通过合理选择矿泉水并注意适量饮用等方式来尽可能降低肾结石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