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有细菌、宿主、食物等发病因素,有浅龋、中龋、深龋不同临床表现,可通过口腔卫生维护、饮食控制、定期检查预防,治疗有充填、嵌体修复等方法,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龋齿情况及相应注意事项。
发病原因
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尤其是蔗糖等糖类物质,会被变形链球菌利用,分解产酸,酸会逐渐腐蚀牙齿硬组织。例如,当口腔卫生不佳时,食物残渣长期残留,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结构、矿化程度等自身状况与龋齿发生有关。如果牙齿窝沟深、排列不整齐,就容易残留食物和细菌,增加患龋风险。比如,儿童的乳牙牙釉质矿化程度相对较低,比恒牙更易患龋。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牙齿的发育状况不同,儿童处于牙齿不断发育阶段,恒牙萌出后如果矿化不良也易患龋。
食物因素:长期摄入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会为口腔内细菌产酸提供充足底物,促进龋齿发生。例如,经常喝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会使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加速牙齿脱矿。
龋齿的临床表现
浅龋:病变局限在牙釉质,一般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可能只是在牙齿表面发现白色或黄褐色的斑块,或者是洞损,但通常不敏感。比如,牙齿窝沟处出现颜色改变,用探针检查可能有粗糙感。
中龋: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浅层,患者对冷、热、酸、甜刺激会有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牙齿表面可见较深的龋洞,洞内有腐质。例如,吃甜食时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停止进食后酸痛感很快缓解。
深龋:病变到达牙本质深层,患者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更明显,食物嵌入龋洞时会有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会持续一段时间。龋洞较深,洞内腐质多。比如,喝冷水时牙齿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龋齿的预防措施
口腔卫生维护
刷牙:早晚正确刷牙是关键。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6岁以上儿童可以逐渐学习自己独立刷牙。比如,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震颤拂刷牙齿的各个面。
使用牙线:对于牙齿排列紧密的人群,使用牙线可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儿童如果牙齿间隙较大,家长可以帮助使用牙线。
饮食控制
减少高糖食物摄入,控制零食和饮料的consumption。例如,限制儿童每天吃糖果、喝甜饮料的次数和量。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像芹菜在咀嚼过程中能摩擦牙齿表面,帮助清除部分菌斑。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查一次。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医生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发现早期浅龋,进行涂氟等预防处理。
龋齿的治疗方法
充填治疗:这是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先去除龋坏的腐质,然后用充填材料填充龋洞。常用的充填材料有树脂材料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对牙髓刺激小、安全性高的材料。比如,树脂材料颜色接近天然牙齿,美观性好,而且性能稳定。
嵌体修复:如果龋洞较大,充填材料不易固位时,可以采用嵌体修复。嵌体是根据牙齿龋洞形状定制的修复体,嵌入龋洞后能很好地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特殊人群的龋齿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乳牙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还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家长要特别关注儿童口腔卫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比如,幼儿期要注意避免夜间含着奶瓶睡觉,因为奶瓶中的奶液会长时间浸泡牙齿,增加患龋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容易发生根面龋。而且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干燥等问题,也会增加龋齿发生风险。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使用适合的口腔清洁产品,如含氟牙膏等,同时要定期检查口腔,及时治疗龋齿。另外,老年人如果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口腔局部环境,使龋齿更易发生且发展较快,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维持良好口腔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