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先评估病情与生育状况,然后可尝试自然受孕,包括把握排卵期、调整生活方式;若自然受孕未成功可药物干预;还可手术干预后受孕,包括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多种尝试仍未受孕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同年龄女性备孕需注意相关问题,受孕后密切产检。
一、评估病情与生育状况
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子宫腺肌症的严重程度,同时评估女方的卵巢功能、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男方的精液情况等生育相关指标。如果子宫腺肌症病情较轻,子宫大小还在相对正常范围,卵巢功能正常,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正常,有自然受孕的可能。
二、自然受孕尝试
1.把握排卵期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可以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排卵试纸检测或者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来准确把握排卵期。在排卵期前后适当增加同房频率,一般每隔1-2天同房一次,以增加受孕机会。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影响子宫的内环境,但如果有正常的排卵和输卵管通畅,在排卵期同房仍有自然受孕的可能。
2.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维持健康体重。健康的体重有助于内分泌的稳定,对受孕有积极影响。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生殖功能,男性吸烟会降低精子质量,女性吸烟饮酒会干扰内分泌和排卵,所以备孕期间男女双方都应戒烟限酒。
三、药物干预辅助受孕
如果自然受孕尝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1年以上,未避孕但未孕)仍未成功,可以考虑药物辅助。例如,对于有生育要求且痛经明显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GnRH-a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人工绝经,从而缓解子宫腺肌症的症状,使子宫缩小,为受孕创造条件。但这类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停药后一般可以恢复。不过使用GnRH-a类药物期间需要注意补钙等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四、手术干预后受孕
1.病灶切除术
如果子宫腺肌症病灶较局限,可以考虑行病灶切除术。术后需要一定时间让子宫恢复,一般建议术后避孕6-12个月左右再尝试受孕。在子宫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子宫恢复情况。术后受孕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妊娠相关指标,因为子宫腺肌症术后有复发可能,且子宫肌层可能存在一定的病理改变,受孕后发生子宫破裂等风险可能较正常子宫稍高,所以需要加强孕期监测。
2.子宫动脉栓塞术
对于不宜妊娠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动脉栓塞术,但术后受孕率相对较低,且妊娠后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关注,如胎盘植入等风险增加,所以在考虑该手术方式后备孕需要更加谨慎,孕前需要充分评估子宫恢复及相关风险。
五、辅助生殖技术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如果经过上述多种尝试仍未受孕,可以考虑IVF-ET。通过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多个卵泡发育,然后取卵,在体外与精子受精形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宫腔内。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IVF-ET可以绕过子宫内环境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将胚胎移植到宫腔。但子宫腺肌症患者在IVF-ET过程中可能存在胚胎着床率降低等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制定和胚胎移植操作等。
在整个备孕及受孕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女性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年轻女性相对来说生育潜力较大,但子宫腺肌症也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有进展;年龄较大的女性生育力本身下降,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加重受孕的难度,需要更积极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受孕方式。对于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受孕。同时,有子宫腺肌症病史的女性在受孕后要密切产检,关注子宫情况和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