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瘙痒的原因多样,包括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局部皮肤病变(如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疸)以及其他因素(如不良卫生习惯、过敏反应)。阴道炎中细菌性阴道炎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分泌物有鱼腥臭味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见于特定人群,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通过性接触等传播,分泌物黄绿色泡沫状。局部皮肤病变中外阴湿疹与过敏等有关,有多种皮疹;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不明,有皮肤变薄变白等表现。糖尿病因血糖高易并发假丝酵母菌病致瘙痒,黄疸因胆盐沉积致外阴瘙痒。不良卫生习惯会刺激外阴皮肤,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致瘙痒及局部炎症。
一、阴道炎相关
阴道炎是引起阴道瘙痒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阴道炎
发病情况:
多见于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是一个相关因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引起。
阴道分泌物会有鱼腥臭味,呈灰白色,质地均匀,还可能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失衡是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关键,阴道分泌物中胺试验阳性以及pH值升高(>4.5)等是其重要特征。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发病情况:
常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女性。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尤其以白假丝酵母菌居多。
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科学依据:假丝酵母菌在阴道酸性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假菌丝或芽孢。
(三)滴虫性阴道炎
发病情况: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同时伴有外阴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科学依据: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活动的滴虫是诊断滴虫性阴道炎的重要依据,其pH值通常在5-6.5之间,高于正常阴道pH值。
二、局部皮肤病变相关
(一)外阴湿疹
发病情况:
任何年龄女性均可发生,可能与过敏、局部潮湿、摩擦等因素有关。
主要表现为外阴部位瘙痒剧烈,伴有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等多形性皮疹。
科学依据:过敏反应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外阴湿疹的主要发病机制,局部皮肤的病理改变符合湿疹的一般特征。
(二)外阴硬化性苔藓
发病情况:
多见于40岁左右女性,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病变部位皮肤变薄、变白、失去弹性,出现皲裂等。
科学依据: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特征性改变,免疫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
(一)糖尿病
发病情况: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分泌物中含糖量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从而引起阴道瘙痒。
除了阴道瘙痒,还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
科学依据:高血糖环境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床中常发现糖尿病患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二)黄疸
发病情况:
当出现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可能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引起外阴瘙痒。
同时伴有皮肤、巩膜黄染等黄疸相关表现。
科学依据:胆盐刺激神经末梢可导致瘙痒,相关研究显示黄疸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机制与胆盐对皮肤神经的刺激有关。
四、其他因素相关
(一)不良卫生习惯
发病情况:
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时间不更换内裤,阴道分泌物、经血等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起瘙痒。
一般无特异性的分泌物异常,但长期不良卫生习惯可导致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科学依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是预防外阴瘙痒的重要措施,不注意卫生会破坏外阴皮肤的正常微环境。
(二)过敏反应
发病情况:
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护垫,或对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等过敏,可引起外阴及阴道瘙痒。
局部出现红斑、丘疹等过敏表现。
科学依据: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