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烧后腹泻的情况由感染性因素(病毒如轮状、诺如病毒,细菌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感染)、非感染性因素(食物中毒包括化学性、生物性,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病累及肠道)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处理有别,儿童易脱水需特关注补液等支持,成人依病因处理,要详问病史助明病因采正确措施。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
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6-24个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后,先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体温在38-39℃左右,持续1-2天,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这是因为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成人也可能感染轮状病毒,先发烧后腹泻,发热程度相对儿童可能稍高,腹泻症状可能持续3-5天,一般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可逐渐恢复。
2.诺如病毒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感染后短时间内(12-48小时)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8-39℃左右,接着出现腹泻和呕吐。腹泻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诺如病毒传播迅速,在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流行。对于儿童患者,同样要注意补液,避免脱水,成人患者也需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电解质。
(二)细菌感染
1.沙门菌属感染
食入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先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有腥臭味。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腹泻次数较多。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等治疗;成人患者也需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抗菌治疗及对症支持。
2.志贺菌属感染(菌痢)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先有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然后出现腹泻,大便开始为稀便,很快转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儿童感染后可能病情变化较快,要注意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成人患者也需要及时进行抗菌治疗,一般选用敏感抗生素。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食物中毒
1.化学性食物中毒
例如误食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先可能出现发热症状,这是身体对毒素的应激反应,随后出现腹泻。不同的化学毒物引起的腹泻表现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是水样便,有的可能伴有腹痛等。对于儿童患者,情况更为危急,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解毒等治疗;成人患者也需尽快脱离毒物接触,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2.生物性食物中毒
如食用毒蘑菇等,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然后出现腹泻,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误食毒蘑菇后病情进展迅速,必须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成人也需及时就医,进行洗胃、解毒等处理。
(二)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出现先发烧后腹泻的不良反应。例如一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部分患者在用药后1-2天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接着出现腹泻,大便性状多为稀便。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成人患者在使用可能有此不良反应的药物时,也需注意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三、其他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炎症性肠病
如克罗恩病,少数患者可能先出现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然后逐渐出现腹泻,大便可为糊状便,也可能有黏液脓血便。儿童患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成人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免疫调节等治疗。
2.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累及肠道
这些自身免疫病累及肠道时,可能先出现发热,然后出现腹泻。但相对较少见,需要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自身免疫调节治疗。
在面对先发烧后腹泻的情况时,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处理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生理特点,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需特别关注补液等支持治疗;成人患者也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食史、用药史等,以帮助明确病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