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如肠球菌、葡萄球菌)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是门诊和住院尿路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女性因尿道短直等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在住院及有基础疾病患者中常见且易耐药;变形杆菌常与尿路结石相关;肠球菌是医院内尿路感染重要病原菌且易耐药;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血源性或蔓延至尿路引起感染;白色念珠菌多见于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一、革兰阴性菌
1.大肠埃希菌
特点:是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门诊尿路感染的80%和住院尿路感染的50%左右。大肠埃希菌可通过菌毛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从而引起感染。它在肠道中正常定植,但当移位至尿路时就会引发感染。其致病性与菌毛、脂多糖等毒力因子有关。例如,菌毛能帮助细菌附着在尿道黏膜上,使其不易被尿液冲刷掉。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尤其是在性生活活跃期、绝经后等情况。性生活可能会将肠道的大肠埃希菌挤入尿道,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感染。
2.肺炎克雷伯菌
特点:也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尤其在住院患者、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荚膜,荚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强其致病性。它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住院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等,容易发生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更易受到肺炎克雷伯菌的侵袭而引发尿路感染。
3.变形杆菌
特点:变形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常与尿路结石相关。变形杆菌能产生尿素酶,可分解尿液中的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有利于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等结晶的形成,从而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而结石又会加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变形杆菌的运动性也有助于其在尿路中的定植和扩散。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尿路结石患者是变形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有尿路解剖结构异常或存在尿路结石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二、革兰阳性菌
1.肠球菌
特点:肠球菌是医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且容易获得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等。肠球菌可在尿路中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使得感染不易清除。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住院患者,尤其是长期住院、接受过多次抗生素治疗或有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肠球菌感染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较易发生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2.葡萄球菌
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中常见的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血液播散至尿路引起感染,称为血源性尿路感染。此外,局部皮肤感染的葡萄球菌也可蔓延至尿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毒力因子,对组织有破坏作用。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皮肤有破损或存在皮肤感染病灶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感染时,更容易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源性尿路感染。儿童如果存在皮肤葡萄球菌感染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引发尿路的葡萄球菌感染。
三、真菌
1.白色念珠菌
特点: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等)。白色念珠菌在尿路中定植后,可形成菌丝,侵犯尿路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其感染的发生与机体菌群失调、局部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被抑制,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容易移位至尿路引起感染。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白色念珠菌的抵抗力极弱,是白色念珠菌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老年患者如果存在基础疾病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也易发生白色念珠菌的尿路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