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是初步筛查方法,X线的腹部平片可显不透X线结石,静脉尿路造影能知结石部位、肾脏功能等,CT可发现更小结石但有辐射;实验室检查里尿液检查的尿常规可现红细胞等,24小时尿液分析助判结石形成因素,血液检查的肾功能检查可看肾脏滤过功能,血钙等检查可找肾结石病因。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适用情况及优势:超声检查是肾结石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对人体无辐射,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结构,能够发现肾脏内直径大于2毫米的结石。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都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肾结石以及结石的大致位置等情况。例如,在超声图像上,肾结石表现为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较多可能会影响超声的穿透效果,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检查是相对安全的首选检查方法,因为它避免了X线等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检查方式。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KUB):KUB可以显示90%以上的不透X线的结石。通过拍摄腹部平片,可以观察到肾脏区域是否有高密度的结石影。但是,对于一些较小的、透X线的结石(如尿酸结石等)可能无法显示。其原理是利用X线的穿透性,结石在X线下表现为高密度影。
静脉尿路造影(IVU):IVU不仅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还能了解肾脏的功能以及尿路是否存在梗阻等情况。它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尿路显影。如果存在肾结石,在造影剂的衬托下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结石的位置,同时还能观察到肾脏的排泄功能等情况。对于一些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了解肾脏功能和尿路梗阻情况的患者,IVU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过,对于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则不能进行该检查。
3.CT检查
优势及应用:CT检查对于肾结石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发现更小的结石,甚至是直径小于1毫米的结石。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肾脏内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肾脏周围组织的情况等。在CT图像上,肾结石表现为高密度影,通过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结石的性质等。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肾结石情况,如结石是否导致肾脏积水、肾脏实质是否受到影响等,CT检查都能够提供详细的信息。但是,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剂量,对于一些需要多次检查的患者或者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选择。一般来说,只有在超声、X线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CT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如果存在肾结石,尤其是结石刺激尿路黏膜导致出血时,尿常规中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如果合并有尿路感染,还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尿白细胞酯酶阳性等情况。例如,镜下血尿是肾结石常见的表现之一,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提示可能存在肾结石相关的问题。
24小时尿液分析:24小时尿液分析可以检测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枸橼酸等成分的含量。通过分析这些成分的水平,可以帮助判断肾结石形成的潜在因素。比如,如果尿液中钙含量过高,可能提示存在钙性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如果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尿酸结石的形成相关等。对于一些复发性肾结石的患者,24小时尿液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案。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如果肾结石导致尿路梗阻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此时肾功能检查中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能会升高。例如,当双侧肾结石引起严重尿路梗阻时,会出现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会明显升高。
血钙、血磷、血尿酸等检查:血钙升高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相关,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导致肾结石的常见原因之一;血磷异常也可能与一些代谢性疾病有关;血尿酸升高则与尿酸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钙、血磷、血尿酸等指标,可以帮助寻找肾结石的病因。比如,对于血尿酸升高的患者,需要考虑尿酸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