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水平阻生牙是阻生牙的一种,下颌多见。两者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上有差异,正常萌出智齿无明显症状或引发冠周炎等,水平阻生牙多压迫邻牙或周围组织引发症状,治疗上智齿根据情况决定保留或拔除,水平阻生牙多建议拔除,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位置关系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
水平阻生牙:是阻生牙的一种类型,指牙齿长出来的方向是水平的,与正常牙列的长轴呈接近90度的角度,也就是横向生长,常见于下颌智齿,上颌水平阻生牙相对较少见。
二、影像学表现差异
智齿:在口腔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中,其位置可能有多种情况,正常萌出的智齿有一定的萌出方向和位置关系,牙长轴与邻牙长轴大致平行,萌出到正常牙列的位置;部分萌出的智齿可见牙冠部分暴露于口腔,牙龈覆盖部分牙冠等表现。
水平阻生牙:X线片上能清晰看到牙齿呈水平方向生长,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近似垂直,牙冠常靠近第二磨牙的远中面,阻生牙的牙冠、牙根与周围骨组织、邻牙等有明显的位置关系,比如可能压迫第二磨牙牙根,导致第二磨牙牙根吸收等情况。
三、临床症状区别
智齿:
正常萌出智齿: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当智齿完全萌出,位置正常,与邻牙接触关系良好时,和正常牙齿一样行使咀嚼功能。
部分萌出智齿:牙龈覆盖部分牙冠,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引发智齿冠周炎,出现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吞咽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异位萌出智齿:可能会压迫邻牙,引起邻牙疼痛、龋坏等问题,或者导致牙列拥挤等情况。
水平阻生牙:
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由于水平阻生的位置关系,常压迫第二磨牙,引起第二磨牙远中面的龋坏,出现冷热刺激痛等牙齿敏感症状;也容易导致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的牙龈袋形成,滋生细菌,引发智齿冠周炎,而且因为水平阻生牙不易清洁,周围炎症不容易消退,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下颌骨的骨质吸收,出现下颌骨疼痛、不适等症状。
上颌水平阻生牙:相对少见,可能会压迫上颌窦等结构,引起上颌窦区域的不适,如面部胀痛等,也可能导致邻牙的压迫性吸收等问题。
四、治疗原则不同
智齿:
正常萌出且无不良影响的智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观察。
部分萌出引发冠周炎的智齿:首先进行局部冲洗上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智齿周围牙龈袋,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后,如果智齿位置正常,有对颌牙且能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可以考虑保留智齿;如果智齿位置不正,没有对颌牙等,则建议拔除。
异位萌出影响邻牙的智齿:通常需要拔除,以避免邻牙进一步受损。
水平阻生牙:
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由于其对邻牙及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一般多建议拔除,尤其是已经出现第二磨牙龋坏、反复冠周炎发作、下颌骨骨质吸收等情况时,拔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上颌水平阻生牙: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如压迫上颌窦、导致邻牙问题等,也多考虑拔除,但需要根据具体的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综合评估拔除的难度和风险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时期一般智齿还未萌出,水平阻生牙也较少见,但如果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类似阻生情况的牙齿,需要密切观察牙齿发育情况,由口腔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因为儿童时期牙齿发育尚不成熟,治疗需更加谨慎。
妊娠期女性:如果孕妇存在水平阻生牙或智齿问题,在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进行复杂的拔牙等操作,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等情况。在妊娠期中间3个月,如果水平阻生牙或智齿引发严重炎症等情况,需要在严格的口腔消毒等操作下进行简单的局部处理,如冲洗等,待分娩后再考虑进一步的拔除等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如果存在水平阻生牙或智齿问题,需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如果基础疾病控制良好,水平阻生牙或智齿引发严重问题,如反复感染、邻牙严重受损等,也需要评估拔牙风险,必要时在控制好全身状况下进行拔除;如果全身状况较差,可能需要保守治疗,如局部消炎等,但要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避免炎症反复发作加重全身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