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胎停育需从多方面综合着手,孕前女性和男性均要健康管理、避免不良环境因素;孕期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定期产检、避免不良情绪;要预防感染性疾病和管理慢性疾病;高龄孕妇和有过胎停育史的孕妇更需特殊注意,通过多方面科学合理措施降低胎停育发生风险。
一、孕前准备
1.健康管理
女性方面:提前进行孕前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胎停育风险,若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至正常后再备孕。女性还应保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较为适宜,过胖或过瘦都可能影响怀孕及胚胎发育。
男性方面:也需进行孕前检查,如精液常规检查等,了解精子质量等情况,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为吸烟酗酒会影响精子质量,增加胎停育几率。
2.避免不良环境因素
远离辐射源,如少接触电脑、手机等辐射较小,但长期接触也可能有潜在影响的设备,更要避免长时间接触高辐射的工作环境,如放射科等。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苯、甲醛等,备孕期间女性应尽量避免从事接触这些物质的工作,新装修的房屋最好通风3~6个月后再入住。
二、孕期保健
1.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等,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需补充叶酸,每天400微克,可降低神经管畸形及胎停育风险。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铁,预防缺铁性贫血,多吃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如未彻底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细菌或寄生虫,影响胚胎发育。
2.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
避免过度劳累,孕期要注意休息,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3.定期产检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产检,通过B超等检查监测胚胎发育情况。一般孕6~8周可通过B超看到胎心胎芽,若超过孕8周仍未看到胎心胎芽,需进一步排查原因。通过产检还能及时发现孕妇自身的一些异常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若控制不佳也容易导致胎停育。
4.避免不良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孕期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家人要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孕妇自身也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散步等。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
1.感染性疾病预防
孕期要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备孕女性若未接种风疹疫苗且未感染过风疹,孕期要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胎停育。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等,也要及时发现和治疗,避免感染加重影响胚胎。
2.慢性疾病管理
若孕妇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病情。糖尿病孕妇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4.4~6.7mmol/L,高血糖会影响胚胎血管发育,增加胎停育风险;高血压孕妇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胎盘血流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
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胎停育风险相对增加。这类孕妇更要严格做好孕前检查,加强孕期产检频率,密切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同时要更加注意营养摄入和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和治疗。
2.有过胎停育史的孕妇
曾经有过胎停育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要更加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的评估,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胚胎染色体检查、自身免疫抗体检查等。明确上次胎停育的原因后,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比如若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进行干预。
总之,防止胎停育需要从孕前准备、孕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综合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胎停育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