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失禁的成因多样,包括先天性的尿道上裂;泌尿系统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手术因素如盆腔的膀胱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还有年龄增长导致的退行性变以及长期吸烟、过度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一、先天性因素
(一)尿道上裂
男性尿道上裂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泄殖腔膜及尿生殖窦发育异常,导致尿道背侧裂开。尿道上裂患者常伴有尿失禁,主要是因为尿道外括约肌及膀胱颈部肌肉结构异常,无法正常控制尿液的排出。这种情况在男性新生儿中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存在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并考虑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泌尿系统疾病
(一)前列腺疾病
1.良性前列腺增生:随着男性年龄增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梗阻,患者会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长期的排尿困难可使膀胱逼尿肌受损,当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尿失禁,表现为充溢性尿失禁,即膀胱内尿液过多,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这种情况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进一步上升。
2.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若肿瘤侵犯尿道周围组织或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压迫尿道等,也可能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出现尿失禁。此外,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也可能因手术损伤尿道括约肌等结构而引发尿失禁,这种情况在术后早期较为常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康复治疗等。
(二)泌尿系统感染
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膀胱炎,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膀胱敏感性增高,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即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尿液排出。男性若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合并有前列腺疾病等基础情况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后尿失禁症状多可缓解。
三、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卒中
男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累及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区域时,会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脑卒中导致大脑对膀胱和尿道的神经调控失常,可引起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多种类型的尿失禁。例如,脑卒中后患者的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或兴奋作用失调,使得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在中老年男性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进行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等。
(二)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导致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使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发生障碍。例如,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异常,会引起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且根据脊髓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尿失禁的表现也有所差异。这种情况常见于有脊髓损伤病史的男性,如因外伤等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膀胱管理和康复治疗。
四、手术因素
(一)盆腔手术
1.膀胱癌根治术:在进行膀胱癌根治术时,需要切除膀胱、前列腺等组织,同时可能需要重建尿路,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尿道括约肌等结构,从而导致术后尿失禁。这种情况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较为常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进行盆底肌训练、使用尿失禁辅助器具等。
2.前列腺癌根治术:如前所述,前列腺癌根治术可能会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导致术后尿失禁。一般在术后早期可通过留置尿管等方式逐渐恢复尿道括约肌功能,部分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可改善尿失禁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长期存在尿失禁问题。
五、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尿道括约肌等控制排尿的结构会出现退行性变,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尿失禁。例如,老年男性的膀胱容量可能减小,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导致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吸烟: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可能导致盆腔区域的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膀胱和尿道的正常功能,增加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2.过度肥胖:肥胖男性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部压力,对膀胱和尿道产生压迫,影响排尿功能,容易引发尿失禁。此外,肥胖还可能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相关,间接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