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要考虑年龄性别因素、症状特点等,通过综合各项检查在多种疾病中鉴别,如与膀胱颈梗阻等鉴别,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
新生儿期:男性可能因先天性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等导致尿潴留,女性需考虑处女膜闭锁等先天畸形。
儿童期:男孩可能有包茎、膀胱结石等情况,女孩可能因外阴炎症导致排尿困难。
成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常见原因,也需考虑急性前列腺炎、尿道结石等;成年女性可能因膀胱颈梗阻、盆腔肿瘤压迫等。
老年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前列腺相关疾病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神经系统病变较常见。
2.症状特点
起病急缓:突然发生的尿潴留多考虑急性病因,如急性前列腺炎、尿道结石嵌顿等;缓慢发生的尿潴留常见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慢性疾病。
伴随症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多为膀胱、尿道的炎症性病变;伴有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多见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有会阴部、腰骶部疼痛,可能是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等;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等,需考虑神经源性膀胱。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
观察下腹部是否膨隆,触及膀胱浊音界,判断膀胱充盈程度。
对于老年男性,需检查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以初步判断是否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
2.直肠指诊
对于男性患者,直肠指诊可了解前列腺情况,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体积增大、表面光滑、有弹性;前列腺癌时前列腺表面不光滑、有结节、质地坚硬。
同时可了解直肠内有无肿瘤等病变压迫尿道导致尿潴留。
3.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下肢肌力、肌张力,有无感觉减退、病理反射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了解有无血尿、白细胞、细菌等,若有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可能与结石、肿瘤等有关。
尿培养:若怀疑泌尿系统感染,进行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指导抗生素使用。
2.血液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于老年男性,PSA检查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总PSA正常参考值一般<4ng/ml,游离PSA与总PSA比值等对鉴别前列腺癌有一定意义。
肾功能检查:了解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尿潴留对肾功能的影响,若存在尿潴留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肌酐升高等。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积水;膀胱内有无结石、肿瘤;前列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有助于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前列腺癌等病变。
经直肠超声:对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更具优势,能更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发现泌尿系统阳性结石。
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盂、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及肾功能情况,对尿路梗阻性疾病有诊断价值。
3.CT检查
对于盆腔肿瘤、前列腺癌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五、尿动力学检查
1.适应证
对于排尿困难、尿潴留患者,若需明确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如神经源性膀胱等,可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2.检查内容
包括膀胱压力-容量测定、尿流率测定、尿道压力分布测定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了解膀胱逼尿肌功能、尿道阻力情况等,有助于鉴别是膀胱出口梗阻还是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导致的尿潴留。
六、鉴别诊断要点总结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需在多种疾病中进行鉴别,如与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癌、膀胱结石等疾病相鉴别,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区分,以明确尿潴留的具体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有进行性排尿困难病史,超声等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增大;尿道狭窄多有尿道损伤等病史,尿道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神经源性膀胱常有神经系统病变病史,尿动力学检查可发现逼尿肌-括约肌功能不协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