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阳性菌,感染途径包括上行、血行、淋巴;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发热等)和局部症状(排尿、疼痛等);诊断靠病史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用抗生素(依药敏选,足量足疗程)和对症治疗(退热止痛、缓解排尿困难);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急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
二、病因
1.细菌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侵入前列腺,如尿道器械操作、不洁性生活等可能增加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进而引发前列腺感染。例如,导尿等操作若不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就可能将细菌引入尿道并蔓延至前列腺。
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中的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前列腺,如皮肤、扁桃体、龋齿、呼吸道或肠道的感染灶,细菌随血流播散至前列腺。
淋巴感染:前列腺邻近的炎症如直肠、结肠、膀胱、尿道等的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引起前列腺炎,不过这种途径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2.局部症状
排尿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前列腺和尿道,导致尿道痉挛、前列腺充血肿胀压迫尿道所致。
疼痛症状:会阴部、耻骨上区、腰骶部等部位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睾丸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等。炎症刺激前列腺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疼痛感觉。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尿道操作史、感染史等,以及全身和局部的症状表现。
2.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胀、压痛明显,质地较软,表面光滑,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但急性炎症期禁忌做前列腺按摩,以免导致感染扩散。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尿液混浊。
前列腺液检查: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涂片染色可找到大量白细胞或细菌,不过因禁忌按摩前列腺,实际临床中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辅助判断。
细菌培养:通过尿液培养或血培养等可找到致病菌,有助于明确感染菌种类,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开始时可经验性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药物等。在获得药敏结果后调整用药。抗生素的使用要足量、足疗程,以彻底清除感染灶的细菌,防止转为慢性前列腺炎。
2.对症治疗
退热止痛: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如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退热止痛,缓解全身及局部疼痛症状。
缓解排尿困难:若出现尿潴留,可采用导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方法引流尿液,以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极为罕见,若有类似症状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感染途径可能有其特殊性,如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诊断时要谨慎,检查操作需轻柔,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并密切观察治疗反应。
2.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等表现可能不明显,但局部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同时,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选择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如保持局部清洁等。
3.女性
女性一般不会患前列腺疾病,但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导致类似前列腺感染的情况,诊断和治疗与男性有相似之处,但要考虑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差异等因素。诊断时需全面评估,治疗时抗生素的选择等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对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