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外科合并症,发病机制与解剖位置改变、子宫压迫有关,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体温和白细胞变化受妊娠影响,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妊娠和胎儿有不良影响,治疗原则是尽早手术,特殊人群护理要关注心理、术后和饮食等方面。
一、发病机制
1.解剖位置改变: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在妊娠早期,阑尾的位置与非妊娠时相似,位于右髂窝;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阑尾会被推向右上腹甚至右上腹,其解剖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
2.子宫压迫: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阑尾的血管和淋巴管,影响阑尾的血运,增加阑尾缺血、坏死的风险。同时,子宫的压迫还可能导致阑尾管腔梗阻的几率改变,因为子宫的存在改变了腹腔内的解剖结构和压力分布。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不典型:妊娠早期,妊娠合并阑尾炎的症状与非妊娠时相似,可出现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但在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的干扰,腹痛的部位可能不典型,疼痛程度也可能不如非妊娠时剧烈,这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例如,妊娠中晚期的患者,腹痛可能位于右侧腹部较高的位置,或者疼痛不局限于右下腹。
2.体温和白细胞变化: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由于妊娠本身也会引起白细胞生理性增多,所以仅依靠白细胞计数来判断感染情况可能不够准确。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除了常规的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检查外,还需要考虑妊娠的因素。医生会根据妊娠的周数,调整检查的力度和部位,注意子宫的位置对腹部体征的影响。例如,妊娠中晚期时,阑尾被增大的子宫覆盖,压痛部位可能会偏高。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帮助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妊娠合并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在妊娠中晚期,超声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位置和病变情况,但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子宫、胎儿等因素的干扰。
实验室检查:除了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外,还可以结合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检测,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但需要综合妊娠的生理变化来分析结果。
四、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
1.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孕妇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炎症引起的全身反应还可能影响子宫的稳定性,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2.对胎儿的影响:炎症产生的毒素、感染等因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受限,甚至引起胎儿窘迫、死胎等严重后果。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如果有)以及手术等操作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一旦高度怀疑妊娠合并阑尾炎,在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妊娠的孕周等因素。妊娠早期可以选择传统的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的选择一般不影响妊娠;妊娠中晚期多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阑尾,同时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2.非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妊娠合并阑尾炎一般不主张单纯采用非手术治疗,因为非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彻底控制炎症,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从而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但对于妊娠早期症状较轻,且孕妇坚决要求保守治疗的情况,可以在严密观察下尝试使用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六、特殊人群(孕妇)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1.心理护理:孕妇由于担心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给予孕妇心理支持,向孕妇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孕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以及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等。同时,要注意胎儿的情况,如胎心、胎动等,加强胎儿监护。鼓励孕妇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活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对子宫造成影响。
3.饮食护理:术后根据孕妇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在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前,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孕妇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