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有细菌、宿主、食物、时间等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分浅龋、中龋、深龋,可从口腔卫生、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预防,治疗有充填治疗、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等,需重视并及时预防治疗。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细菌因素:口腔中的致龋菌,像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会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菌斑内的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蔗糖等)进行代谢产酸,酸的持续作用使得牙齿硬组织中的矿物质溶解,例如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溶解,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随着时间推移,牙齿硬组织结构被破坏,形成龋洞。
宿主因素:宿主因素包括牙齿的形态、结构、矿化程度等。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窝沟点隙深,就容易使菌斑滞留,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儿童的乳牙矿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恒牙更易患龋;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也容易发生根面龋。
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糖分是细菌产酸的底物,频繁摄入含糖食物和饮料,会增加牙齿被酸侵蚀的机会。例如经常喝含糖的碳酸饮料、吃糖果等,会使口腔内长时间处于高糖环境,利于致龋菌产酸。
时间因素:龋齿的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让细菌不断产酸侵蚀牙齿。从牙齿表面出现菌斑,到菌斑产酸导致牙齿脱矿,再到形成明显的龋洞,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但如果口腔卫生状况差等因素存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加快。
临床表现
浅龋:一般发生在牙釉质部位,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牙齿表面可能只是出现白垩色斑块,或者呈黄褐色改变,用探针检查时可能会有粗糙感或者能卡住探针。
中龋: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浅层,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敏感,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牙齿表面会形成明显的龋洞,龋洞内有腐质。
深龋:病变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患者遇到冷、热、酸、甜刺激时疼痛比较明显,食物嵌入龋洞内也会引起疼痛。龋洞较深,有大量腐质。
预防措施
口腔卫生方面
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一般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以选择含氟牙膏,氟化物能够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使用牙线帮助儿童清洁牙齿邻面的菌斑。此外,儿童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口腔,以便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处理。
成年人:成年人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样要早晚刷牙、使用牙线,选择合适的牙膏。另外,成年人可以考虑使用含氟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但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误吞。
饮食方面
儿童:控制儿童的糖分摄入,减少食用糖果、含糖饮料等。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牙齿的健康发育。
成年人:成年人应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纤维食物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例如多吃芹菜、胡萝卜等,在咀嚼过程中有助于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
生活方式方面
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比如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结石等。对于儿童来说,还可以考虑进行窝沟封闭,特别是恒磨牙萌出后,及时进行窝沟封闭能够有效预防窝沟龋,因为窝沟点隙是龋齿的好发部位,窝沟封闭可以在牙齿的窝沟处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阻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窝沟。
治疗方法
充填治疗:这是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先去除龋洞内的腐质,然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填充龋洞,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常用的充填材料有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美观性较好,而且与牙齿的黏结性强。
嵌体修复:对于一些龋洞较大或者牙齿缺损较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采用嵌体修复。嵌体是根据牙齿缺损的形态制作的一种修复体,通过黏结等方式固定在牙齿上,它的强度较高,能够更好地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根管治疗:如果龋齿已经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包括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对根管进行清理、消毒,然后填充根管,最后再进行补牙或者做冠修复等。但根管治疗一般适用于成人,儿童如果需要进行根管治疗,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配合度和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
总之,龋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口腔疾病,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现龋齿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